貴州茅臺十年神話終落幕 白酒行業寒冬遠未離去
發力中端“閃腰”
面對高端產品受挫,貴州茅臺還啟動了腰部發力策略。
對旗下產品仁酒和漢醬降價一半,就是想在中低價位市場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然而,到如今看來,腰部發力的策略效果看起來并不見好。對一向“頭重腳輕腰無力”的貴州茅臺來說,要想在中低端市場拔得頭籌,并非易事。
中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貴州茅臺中低端系列酒實現營收7.34億元,同比反而下降31.86%。而瀘州老窖中低端酒則實現18.12%的增長,海通證券(12.60, -0.03, -0.24%)估計五糧液中低檔白酒銷量增長超過50%,收入增長30%以上。中低端白酒銷售乏力仍是茅臺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之一。
白酒分析人士葉資本指出,中端酒定價不合理是系列酒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飛天貴州茅臺跌至千元附近時,漢醬還維持799元/瓶的高位,甚至比五糧液的售價還高,銷售自然難如預期。
在葉資本看來,貴州茅臺本就不擅長中端,而五糧液和瀘州老窖早已在此價格區間深耕多年,加之眾多二線酒主打產品都集中在幾百元的價格區間內,“這就好比田忌賽馬,貴州茅臺拿自己劣等馬跟對手優等馬比賽,固有的優勢已經不再。”
而且,貴州茅臺最核心的優勢在于產品的稀缺性,如果成為大眾消費品,那么貴州茅臺的“護城河”將喪失殆盡。由于僅在貴州茅臺鎮所產貴州茅臺酒才能稱為貴州茅臺酒,這也成為貴州茅臺最后的護身符。如同曾經高高在上的蘋果手機,當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時,蘋果神話就破滅了。
此外,一線酒企紛紛放下身段進行轉型,使得茅臺在中低端市場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首先便是來自五糧液的步步緊逼。
據了解,五糧液確定的發展思路為“做精做細龍頭產品,做強做大腰部產品,做穩做實中低價位產品”。7月23日,五糧液推出中等價位戰略新品“五糧特曲”和“五糧頭曲”。
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表示,中國白酒經過“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正向理性回歸,行業進入調整期。未來公司在鞏固高端市場“名酒”形象的同時,加快新產品打造,占領中高價位市場,向廣闊的“民酒”市場進軍。
8月5日,五糧液又宣布以2.55億元投資河北永不分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永不分梨酒業將根據華北市場的消費者口味和需求,主要開發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區域性中價位產品。同時,永不分梨酒業還將著重加大30元-100元、100元-300元等中低價位的產品開發和打造力度。
業內人士指出,相比貴州茅臺,五糧液在中端產品布局相對比較完善。貴州茅臺善于經營高端產品,而對中端產品的銷售策略并不熟悉,如何殺出重圍是它的一大挑戰。
貴州茅臺走中端路線必然意味著擴大產量,2013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生產貴州茅臺酒及系列產品基酒35041.92噸,而2011年全年貴州茅臺產量也不過39533噸,2013年上半年的產量就與兩年前全年的產量相當。
根據貴州茅臺的規劃,公司還將投資逾200億元建設中華村項目,新增產能超過5萬噸/年,目前部分工程已經開始建設;同時,貴州茅臺追加3.73億元再次擴大301廠產能,總投資升到9.22億元,而301廠主要就是生產貴州茅臺王子酒、迎賓酒等中端產品。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貴州茅臺投資規模的急劇膨脹及單位投資成本的進一步攀升。
有投資人分析,過去10年間貴州茅臺固定資產增幅遠高于同期產量增幅,固定資產原值由2002年的5.96億元增加至2012年末的86.50億元,增長13.5倍,同期產量由1.07萬噸增至4.28萬噸,產量僅增長了3倍。
其繼續以賬面固定資產原值計算,2002年末茅臺的噸酒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為5.58萬元、2002-2012年之間新增產量3.21萬噸,而新增產能噸酒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為25.06萬元,單位投資成本上升了3.5倍,投資成本呈大幅攀升之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