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在中國遇尷尬 下鄉容易進城難
出海與補貼
2004年同仁堂為山西摘下首家GAP后,直到2009年,山西才有第二家GAP基地,此時同仁堂卻不再繼續申請。
五年時間踟躕不前,這只是GAP在國內中藥產業的一個尷尬縮影。
來自溫州醫學院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3月中旬,全國共有114家企業通過中藥材GAP認證。上述報告作者姜程曦對其中112家企業做了電話回訪,空號、無人接聽和停機的企業占到81家,運行良好的僅有29家。
王新文說,2009年后,同仁堂GAP基地在種植環節有所變化,在不影響藥材質量的前提下,一些流程被簡化。
在他看來,GAP生產規范應該有所選擇,只需注意幾個方面:這個地方適合種什么;禁止使用高殘農藥、重金屬化肥;適時采收;把儲藏加工做好。“多數GAP都是走形式,不光我們這里。”
一些受訪人士認為,GAP需要國家政策扶持,否則沒有發展前景。
不過,GAP的國際市場前景卻被業內普遍看好。
來自中國醫藥[0.05% 資金 研報]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中藥出口額將達30億美元。但依然在充當“賣原料”的角色,高附加值的中成藥出口份額微乎其微。“不解決好GAP問題,中醫藥就無法去國際市場競爭。”業內人士說。
9月4日,上海一家中藥企業到陵川考察,也準備在此搞GAP基地。其負責人表示,以國際標準來要求中藥是合理的,“關鍵是我們需要有好品質的藥材,無農殘、無公害。因為我們很多終端產品要賣給外國企業,國外對這個要求很嚴格。”
晉城市農業開發局局長王志明對該企業表態,可以安排企業和當地合作社對接。當地最大的合作聯社共有1萬多畝土地。
晉城農業局退休專家郭書旗說,GAP基地在700畝到1000畝之間最為適宜,太大難以管理,但也不能太小,要有輪作空間。
“我們的產品打到國際市場上去,肯定比在國內市場價格要高。”前述上海藥企負責人估算,成本主要有如下幾塊:勞動力成本、土地流轉成本、種苗肥料和資金成本。在山西,大概一畝地一季(兩年到兩年半)成本是2500元左右。以黨參為例,畝產約130斤,按照當下價格,一畝地收入超過1.3萬元。“如果我們組織起農民,在本來就沒有收入的荒地上種植無公害藥材,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
“只有走入國際市場、利潤高的企業,才有精力顧及這些。但是中醫藥目前大部分還是國內市場。”趙國鋒說,國內企業如果都按照GAP做,將意味著國內消費者的成本更高。他認為,財政補貼的出路必不可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