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跨界種藍莓 多元化之路潛在風險巨大
經營模式
或面臨政策風險
作為IT界的巨擘,聯想無疑具有多年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墒窃诂F代農業領域,聯想還是不折不扣的“新手”,并沒有解決農業特有問題的直接經驗。
中國鄉村建設規劃院院長、中國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指出,中國農業的比較效益正在下降,企業現階段投資越多虧損越多。
今年5月,聯想被曝“4萬畝高端藍莓質量堪憂青島基地濫用農藥”。報道指出,聯想控股斥重金四處上馬有機藍莓項目,部分基地尤其是四川的土壤并不符合有機藍莓的生長要求,曾有種植商破產。此外,聯想青島基地的藍莓一直大量使用農藥和除草劑,價格昂貴的藍莓根本不是真正的有機藍莓。
不僅如此,關于聯想等資本大鱷大舉進入農業,有關工商資本“種地”的爭議不斷。
李昌平表示,越來越多的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是與農民爭利。“尤其是占用農民土地建農業基地,會打散我國的小農經濟傳統,這種方式可能會有問題。”
2013年初國務院發布的一號文件指出,不提倡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地占用農民耕地,相對來說更鼓勵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產前、產后服務業。
從這個角度講,聯想收購水果基地、直接包地種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已逼近政策“紅線”,這也是聯想控股面臨的政策方面的風險。
中國藍莓產業投資規劃收益與實際產出之比可能僅為10:1,這就是聯想投資農業第一單“生意”所面臨的行業現實。
“IT+農業”
聯想的全產業鏈計劃
“IT+農業”的模式是否會成為未來的趨勢?IT企業跨界進入農業應該怎樣回避風險?
IT企業跨界農業投資經營,一定要根據企業自身實力和發展情況,重點是利用自身的IT優勢和農業相嫁接,這樣才能產生高效。如果能做到相互嫁接,不僅能降低企業跨界投資的風險,還能夠促進企業在現代農業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薛勝文表示,“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機械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發展現代農業面臨著重大的產業機遇,把農業和信息化管理結合起來,打造全產業鏈、全程可追溯的現代農業,將能夠保障食品安全。”
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也表示,IT技術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技術。從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到保障、提升食品安全,從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到提升農戶集約經營水平,從農業精準作業、農村遠程數字化可視化到氣象預測預報、災害預警等,都離不開IT技術的支撐。
此前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云更是認為,聯想進入高端農業,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跟聯想集團其他業務形成互補效應。
據悉,聯想目前正用IT業模式打造現代農業,通過其技術優勢在全程可追溯、全球化方面發力。
中國農業落后現狀的背后是難以與市場接軌的農產品供應,是從田間到餐桌缺乏管理的松散體系。如果能由資本進入重新制定游戲規則,引入品牌與規模經濟的要素,格式化傳統農業經營方式,那么農業的生存狀態與利潤空間或許會截然不同。這也是聯想跨界投資農業的勝算所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