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轉基因大豆國內份額超八成 國產每噸虧損300元
絕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已停產
原本收購國產大豆、保障農民種植效益的油脂加工企業如今也是自身難保。王小語表示,黑龍江的油脂加工企業目前絕大多數已經停產,其中,200噸以上加工能力的88個工廠里,目前仍然在開工生產的也就只剩下五六家。
黑龍江寶清縣三江油脂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史學忠表示,他的工廠的年加工能力在1000噸左右,原來有上百號工人,但是今年春節后一直就沒有開工。目前,在他的工廠里看不到一個工人,車間里的設備因長期無人使用而落滿灰塵,原本用于存放大豆的庫房里也是空空如也。“進口豆賤,咱們貴唄。”史學忠認為,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的價差是黑龍江榨油企業無法生存的主要原因。
重新開工每噸虧損300元
史學忠說,現在重新開工的話,每噸要虧損三百元錢。而如果他也買進口大豆生產的話,和沿海加工企業相比,又要額外掏出一筆運輸費用,增加了生產成本,在銷售端也同樣面臨要運輸到南方消費區的成本,產品也因此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如今,多數工人已經和廠里解除了勞動合同,而剩下一部分技術較好的工人每個月領著幾百元的生活費,等待重新開工的時間。“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開工,估計這事要黃。”史學忠說,對于將來,他也還沒盤算好,或許,這行再干不下去的話會考慮轉行。
爭論
轉基因之辯我們的餐桌安全嗎?
對國產大豆捍衛者來說,國產大豆相對于進口大豆的優勢在于其是非轉基因的天然產品,而進口大豆則絕大多數屬于轉基因產品。
王小語是轉基因大豆的反對者,他認為:“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國產大豆,幾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安全性,舍棄安全的產品而去使用有爭議的產品,是不適宜的做法。”
上月,黑龍江大豆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國內腫瘤高發區與轉基因大豆油消費區域存在高度相關性。報告發布后,馬上引起社會各界一片嘩然,隨后多名食品安全領域的權威專家反駁稱,推斷毫無依據。
王小語對此回應稱,該報告雖沒有科學實驗來證明,但所作出的推論并非憑空捏造。他希望相關專家能順應百姓的利益訴求,向百姓展示有關轉基因安全的論證報告及過程,并進一步推進轉基因安全性的科學實驗。
外界隨后解讀稱,黑龍江大豆協會代表著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的利益,上述報告是為了抵制進口大豆的沖擊,挽救瀕臨崩潰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表示,我國政府批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據他所知,世界范圍內沒有因為使用轉基因大豆而帶來危害的真正案例,此前的所有反面例證都經不起事實和科學的檢驗,最終被否定。在生產轉基因大豆的美國,民眾所消費的也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
“對轉基因大豆的爭議,實際上是因為群眾的不了解,在傳來傳去的過程中妖魔化了轉基因產品。”戴景瑞認為,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的質疑其實都是謠言。
另據戴景瑞介紹,國內的轉基因大豆處于“準吃不準種”的狀況。目前,美國轉基因大豆的基因已經轉讓給中國使用了,中國的轉基因大豆研究也進展良好,但是國家層面尚未批準使用,不允許種植包括大豆在內的轉基因糧食作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