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大縣財政緊張:24小時盯守煤企賬號
酒店業的不景氣,只是當地煤市蕭條的一個縮影。當地最大的兩家民營煤企,聯盛集團和宏盛集團,已拖欠工人工資數月。其中,聯盛集團僅發放了今年1月的工資,而宏盛集團今年則一分錢都沒發。類似情況在當地煤企中不勝枚舉,目前多數煤企采取了工人輪崗上班來削減開支。
“一些煤礦開采的原煤非但賣不出去,連堆放的場地都成問題,許多煤礦采煤的筒子里都放滿了。”當地一位民營煤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1年末開始,煤炭價格出現下滑,6月的4號主焦煤已跌至600元/噸左右,利潤也越來越薄。
煤市蕭條導致當地財稅收入下降,只是柳林缺錢的一個原因。在當地多位官員看來,過重和失衡的增值稅、所得稅上繳比例才是主因。
由于現行財政體制上繳中央、省、市稅收過重,柳林縣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連年下滑。1994年,柳林縣級收入占比66.6%,2005年下滑至21.32%。雖經當地努力培育地方稅源,2012年占比突破25%,但可用財力仍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發展。其中,2012年全縣86.36億元的財政總收入中,增值稅、所得稅共占71億元,上繳中央部分就達48.92億元,上繳省市兩級政府也有10億元之多,留給當地的只有25.3億元。
依托煤炭資源,柳林數年間上繳利稅翻番,但得到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卻未能同樣翻番。2006年,當地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當年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為7850萬元。2012年柳林財政收入為86億多元,為2006年的7.5倍之多,但一般性轉移支付也僅為2.3億元,甚至比2011年少了幾十萬元。
不現實的希望
采訪中,多位財稅和基層官員均表達了上級部門在現行上繳比例方面能有所考慮的希望。“以前貧困時,交得少給得多,現在是交得多給得少。我們也付出多年了,現在形勢不好,希望上級能考慮基層的困難。”當地一位財政官員說。
但上述官員也坦言,他對修改現行上繳體制不抱多大希望,“我們只能從自身做文章”。
但在經濟形勢未見好轉的情況下,他們能做的著實不多。以完成財政收入為例,當地在5月份才完成了30億元的任務,為了讓數據更漂亮,當地不得不“寅吃卯糧”,多次游說讓企業把7、8月份的稅費提前上繳,這才在上半年勉強完成43億元。
為了完成任務,當地稅收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極端手段。如派駐專人24小時守著煤企賬號,一有資金流入立即轉入稅務部門賬戶。對于這一做法,柳林財政局人士認為并不是長久之計,“再這樣下去,不定什么時候出問題。”
寄希望于煤市回暖則更不現實。為了讓煤有銷路,當地甚至讓縣級領導出去跑銷路,但也收效甚微,“用煤的要么不要,勉強要的也給不了錢,折騰半天還是一場空。”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當地“征管”取得的成績。在被確定為山西省“擴權強縣”試點后,當地加強了非稅收入管理,對票據使用和收入執行嚴格規范,制定完善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出租、出售、出讓等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辦法。“征管”行動也立竿見影,當地非稅收收入達7.52億元,行政性收費、專款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20.09%、267.77%。
據某官員透露,為了應對錢荒,當地已經開始研究制定融資計劃,初步擬向社會融資10億元。但對于剛剛經歷過一起特大民間借貸危機的柳林來說,想要從百姓口袋中拿錢也并非易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