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又有30名儲戶被盜刷 金融安全為何如此脆弱
此外,僅昨日新快報就接到了30多位郵儲銀行客戶與盜刷相關的投訴信息,最遠的發生在5月18日,最近的就如翁小姐等發生在昨日。在新快報統計的郵儲銀行盜刷投訴個案中,有較詳細信息的共51位,經過仔細梳理不難發現,新增的盜刷案件與此前幾乎如出一轍。無論受害郵儲客戶的儲蓄卡上有多少余額,總是通過連續多次小額消費被消費,被盜刷總額集中在400-2000元之間。
以盜刷次數和總額來看,來自北京的魏先生被盜刷了9500元,三張交易流水上有68條被“消費”的記錄,多到他自己都表示“記不清了”。
而從單筆盜刷金額來看,最少不到10元。今年5月28日下午14:00,正在午睡的潘小姐突然連續收到郵儲銀行發來的7條消費短信,在5分鐘內一共被消費了7筆,分別是200元、100元、28.8元、48元、48元、48元、9.6元。“我覺得非常奇怪,卡明明在我身上,密碼也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怎么會有消費信息?于是趕緊通過網銀把郵儲卡里剩下的錢轉存到農行卡上,然后打電話給郵儲的客服查詢具體的消費商戶,但郵儲的客服告訴我他們查不到具體的消費信息。”除此之外,大部分受害郵儲銀行客戶被盜刷在四五次,單筆金額也多為100元-200元。
郵儲銀行“冷處理”,受害者無奈取光存款再維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盜刷案件高度相似引發大量客戶質疑外,郵儲銀行在對待受害儲戶時的態度更是令不少客戶不滿。
昨日剛被盜刷的翁小姐就告訴記者,對于郵儲銀行員工質疑盜刷原因可能為其存折丟失所致,她根本無法認同,“即使存折丟了,沒有密碼也沒有辦法取款,而且存折不能直接消費,這是最基本的常識。”由于遭遇盜刷的賬戶里存著父母給的學費和生活費總計一萬多元,翁小姐只能第一時間把賬戶里剩余的9000元先提取出來,以避免存款再受損失。
相比翁小姐,今年5月31日就遭遇盜刷的上海趙先生,奔波了將近兩個月時間,與郵儲銀行的數次溝通依然沒能為自己討回公道。5月31日下午,趙先生發現自己郵政儲蓄卡上1000元被“消費”了,在焦急中他第一時間向郵儲銀行反饋,并報了警。“郵儲銀行一直把責任推卸到我們客戶身上,反復強調是我們自己把密碼泄露出去的,而警方由于盜刷金額過小不予立案。”通過向上海銀監局投訴,趙先生得到了上海郵儲銀行某高層的聯系方式,6月6日,該郵儲高管答復稱“下周會給您回復,我們已經跟公安在一起調查這個事情了”,可直到昨天,趙先生也沒有收到郵儲的任何答復。
與常見的信用卡盜刷不同的是,此次盜刷潮中涉及的全部為郵儲銀行的儲蓄卡,不少人是用來繳學費、發工資,甚至是領取養老金所用。面對郵儲銀行的“冷處理”,不少遭遇盜刷的郵儲銀行客戶只能選擇先自我保護再投訴。因此,像翁小姐一樣,在北京上學的小陳、重慶的楊先生等大部分受害儲戶只能第一時間將被盜刷賬戶里的存款全部取出或轉走,在不銷戶的情況下繼續維權。而四川的受害儲戶舒先生更告訴記者,被盜刷后還不能隨意掛失,“我臨時掛失了卡,就無法打印交易記錄,需要等幾天后才把清單打印出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