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龍煤集團半年虧17億 資金遇窘求國資委發工資
“按照目前的流通模式,鋼廠不用支付訂金就可以采購煤炭,從而將現金流的壓力轉移給煤炭企業。”煤炭行業專家李朝林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龍煤集團的應收賬款也出現了大幅增長,約十幾億的規模。就這一情況,龍煤集團向黑龍江省國資委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都進行了反應,并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減員保運轉
作為特大型煤炭企業,17億元的虧損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龍煤集團下設12個子公司,勘探、開采、運輸、裝備、煤化工等多個領域,集團現有員工26萬人,如今這26萬職工面臨吃飯問題。
據悉,2012年,龍煤集團已經實施1.2萬人的減員計劃。對于今年的減員計劃龍煤集團沒有向記者作出說明。但記者了解到,目前企業的主要壓力在于為員工發放工資,而且,從2012年開始,“龍煤發不出工資的說法就一直存在。”黑龍江接近龍煤集團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龍煤減員計劃中,一部分人員屬于正常退休,屆時,就不再增設新員工,還有一部分外圍的企業如食堂、浴室、大學等機構,龍煤集團就將他們推向市場和地方政府,不在龍煤集團的體系內。對于勞務派遣工,“我們減少了很多勞務派遣工的使用。這些人員縮減,最終將達到1.2萬人。”龍煤集團相關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
按照人均收入計算,減負后龍煤集團年少支出接近5億元。雖然,1.2萬人占龍煤集團員工總人數的比例非常小,但是這部分人員的支出對龍煤集團而言意義不可小看。
龍煤集團內部數據顯示,2011年龍煤集團的年人均收入為3.92萬元。按此計算,龍煤集團每個月至少支付8億元以上用于職工開支。
面對巨額工資開支,一位參與龍煤集團財務管理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減員也要逐步展開。”所謂的減員,就是減少參與開支的人員。保障在崗人員工資正常支付一度寫進了龍煤集團的規劃中。
減員并非龍煤集團保運轉的獨家“秘方”,同樣處于虧損境地的兗礦集團也做出了相應的策略。一季度兗礦集團營業收入194.88億元,虧損5.62億元。有媒體披露,兗礦集團下屬個別企業靠貸款維持運作,二季度清退非在冊用工1200人。
虧損前三甲的吉煤集團對外公布的上半年虧損超過4.2億元,其企業高層表示,在經歷自然減員后,缺少礦井工作的一線礦工。記者了解到,煤炭企業通常在減員后,會將一部分礦上工作的員工改為井下工人。
尋找出路
不僅僅是在黑龍江發生了煤炭企業虧損的局面,山西省公布的數據顯示,1到5月份全省一共有545家煤炭企業發生了虧損,占山西省煤炭企業總量的比例達到45%左右,而且虧損額已經達到70億元左右。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5月份煤炭虧損的比例已經達到24%,基本上回到2000年左右的狀況。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綜合分析去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形勢和主要耗煤行業發展情況,預測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很難改變,企業的經營困難還將進一步加劇。
此外,煤炭工業協會也在思考對煤炭企業的政策引導,“要加強煤炭資源稅改革、營業稅改增值稅等相關稅費政策對企業經營成本的影響分析。”
與煤炭企業相比,華能集團作為發電企業,則迎來了最好的時光,“煤價下跌,但是上網電價沒有變化,這給了企業很好的盈利空間。”
據了解,虧損的龍煤集團就曾經向煤炭工業協會要求,國家在稅費上對煤炭企業實行“照顧”,并推行電煤改革,取消雙軌制。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出臺了《關于促進煤炭工業現代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討論稿),提請國家制定煤炭向煤基化工原材料轉化的戰略,在資金、市場、稅收、環保、資源、化工原材料進出口等方面提供支撐,適時調整相關產業政策,逐步放寬重大煤化工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