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連虧四年頻調戰略 扭轉公司命運謀合資
早在去年5月份,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向媒體透露將重啟IPO,當時,奇瑞汽車總負債超過30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超過200億元,資產負債率常年超過70%。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想要重啟IPO,奇瑞必須填補上百億的資金缺口。
日前,有消息傳出,奇瑞將“裁員”上百人,并將為扭轉公司命運推出新車型,增進與合作伙伴的關系。
雖然,奇瑞方面就此回復記者稱,所謂的“裁員”只是內部調整。但可以想象的是,銷量持續不振,營業利潤常年虧損,正是導致奇瑞不得不進行戰略轉型的主要原因。
日前,奇瑞方面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奇瑞并未示實施大規模裁員,造成人數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不一所導致。”
奇瑞方面解釋稱,公司原來對外公布的員工總數最高時為3.1萬人,后為了更加聚焦于乘用車業務,奇瑞調整了公司的整體架構,對非乘用車業務進行了剝離,如將開瑞事業部及部分零部件公司剝離至奇瑞控股,這些業務的所屬人員也隨之劃轉,造成了人員大量減少的現象。經過調整,目前奇瑞的組織架構和人員結構都已經趨于合理,不會大幅度裁減人員。
奇瑞能扭虧為盈嗎?
“對于奇瑞的‘裁員’事件我們沒必要做過多解讀,因為人員變動是企業進行品牌戰略調整的必然結果,裁員的同時也會伴隨招聘。”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告訴記者,“更應被關注的,關鍵是奇瑞‘裁員’背后的戰略調整”。
事實上,這不是奇瑞進行的第一次戰略調整,在張志勇看來,奇瑞汽車的多次戰略調整并沒有把重心放在提升產品品質上,此前只是把眾多品牌整合到奇瑞這一母品牌下,有“名為單品牌實為多品牌”之疑。
他認為,此次調整剝離非乘用車業務后,雖然可以凸顯其品牌形象,但仍只是“形式”上的,不能根本改變奇瑞在國內銷量持續不振的現狀。
積極合資只為“提款”?
根據蓋世汽車整理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自主品牌前十企業中除奇瑞銷量大跌以外,其他企業銷量均快速增長。1-5月,奇瑞汽車銷量為19.6萬輛,同比下降13.7%。單就今年5月銷量而言,奇瑞銷量也由去年同期的4.80萬輛跌至今年的3.11萬輛,同比大跌35.1%。
“銷量大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奇瑞在出口業務上受挫,今年以來,巴西政府減少了對中國車企的優惠政策,而奇瑞是自主品牌車企中出口量最多的企業,影響自然比較大。”張志勇告訴記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