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步入微增長時代 六成業績下滑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劇減130%。昨日公布的曙光股份年報中直言,這是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經營性虧損。
曙光股份的虧損只是冰山一角。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已經公布業績(包括預告、快報和年報)的56家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中,36家企業業績下滑,占比64%。
曙光股份首現經營性虧損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56家已公布業績的車企中,36家業績出現預減,其中,多家企業還出現了虧損。
曙光股份公告顯示,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億元,同比下降7.26%。若刨開2012年度期間,公司收到政府補助所導致的非經常性損益2.06億元。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078萬元,同比劇減130.47%。這是公司首次經營性虧損。
東風汽車情況與之類似。東風汽車201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2年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正,但同比下降9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汽車2012年收到的各項政府“紅包”超3億元。也就是說,若無政府“紅包”救急,東風汽車2012年巨虧2.5億元以上。
同時,多家知名汽車上市公司業績也不樂觀。一汽轎車公告稱,預計201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億元至8億元;2月28日,比亞迪也公告稱,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00萬元,下降幅度高達94.15%。
“微增長”時代 企業需練“內功”
汽車行業為何遭遇滑鐵盧?曙光股份年報中分析,2012年,我國汽車產銷1927.18萬輛和1930.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和4.3%,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微增長時代,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一汽轎車也表示,2012年度,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公司自主品牌轎車及合作的日系品牌轎車受到嚴重擠壓,公司本年度銷售整車超過18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23.7%。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車市日子不好過是因“內外夾擊”。去年經濟環境不是太好,車市微增長是對經濟增幅放緩的自然反應,另外車市競爭進一步加劇,合資品牌相繼國產,使得自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我這的數據顯示,2012年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降到最低,僅為27%,而在2010年這一數據還為33%”。
對于今年的走勢,競爭還會加劇。目前傳聞自主品牌將加入公務車采購,這將提升自主品牌的信心。不過任何依靠政策或者事件來獲得銷量增長都不是長遠之計,自主品牌需在產品力和品牌力上下工夫,長城、吉利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不折騰,踏踏實實做事大有可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