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業持續低迷加劇財務危機 龍頭預虧
財務危機加劇
“裝機量直接對應的是各制造商去年完成的訂單量,進而對應全年的銷售收入。這些數字已充分體現出風電行業的窘境。”有券商分析師對前瞻網記者表示,凈利潤虧損或許是企業的夢魘,但真正把企業壓垮的是高額的負債與緩慢存貨消化。2012年風電行業普遍鬧“訂單荒”。“無米下炊”的境地讓相關企業財務狀況頻頻惡化。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去年前三季度,A股25家風電概念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超過50%,相比2011年同期平均48%的負債率進一步加重。其中東方電氣、湘電股份等龍頭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80%。同時存貨消化緩慢,存貨周轉率均值為4.25。其中湘電股份存貨周轉率僅為1.03。2011年度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6%。
對照處于“寒冬”的光伏產業,Wind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A股41家光伏概念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2.13%,平均存貨周轉率僅為1.77。根據2011年年報,光伏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52%。無論是資產負債率、現金流凈額增長率還是存貨周轉率,風電行業和光伏行業都存在著驚人的相似。
面對缺乏現金流、產能過剩的窘境,裁員成為風電行業應對危機的辦法。從2012年11月,風電巨頭華銳風電給開工不足或已停產的相關崗位350名員工“放寒假”。在風電大省河北,很多中小風電企業都在裁員,有的企業裁員幅度甚至達到四分之三。
風企似乎在走光伏企業的老路。此前,光伏行業標桿無錫尚德在去年9月份停工,裁員1500名;天合光能裁員大約200人;而賽維LDK宣布,2012年以來已裁員5554人,裁員比例高達22%。短短幾年間,光伏行業從盛極一時陷入巨虧的尷尬境地。
或進一步探底
結合目前風電行業深陷泥潭的現實,業內分析人士紛紛指出,盡管當前國內風電每年新增裝機量屢攀新高,但在“棄風”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很大比例的裝機量難以轉化為發電量,進而體現在企業業績表現上。由于主管部門整治行業“頑疾”乏力,企業前無新增訂單,后有逐漸走高的資產負債率,行業整體低迷恐將繼續加深。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所副所長劉純對前瞻網記者表示,當前風電行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產能過剩問題,風電產業在發展之初所埋下的行業規劃缺乏問題已經顯現。劉純表示,風電廠主要集中在甘肅、內蒙、新疆等欠發達地區,當地電網薄,大量風機裝上了,可發出的電當地電網根本無法吸納。而一些中東部沿海城市卻不愿意接受大規模風場入住。風電行業發展出現了很荒誕的現象,發達區域都是用電大戶卻沒有風電,欠發達區域用電量很低,卻遍布大量風場。劉純還指出,技術瓶頸也是難題,跨省級長途電力輸送尚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就算突破了技術瓶頸,高額的費用也讓人望而卻步。
2011年全年,風電行業因“棄風”、“限電”導致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一現象在2012年有進一步加重之勢。以國內最大的風電開發商龍源電力為例,2012年公司預計因“限電”、“棄風”損失達13億元,幾乎相當于公司2012年上半年歸屬股東的全部凈利潤。權威風電專家李俊峰預計,解決這一問題至少需要2到3年時間。
對于“棄風”、“限電”問題,業界普遍寄望于《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的出臺。對此,劉純向前瞻網記者表示,《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面臨很大阻力,即便最終出臺,實施起來也很難達到預期。此外,根據相關政策,風電行業五年之內可免稅,建設期完成后短期內無法為地方政府帶來稅收。因此相對于風電,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發展火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