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滲透 國內奶業將何去何從?
目前,洋品牌占據中國嬰幼兒奶粉高端市場份額超過80%,近兩年來最高價格漲幅累計超過60%。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2年12月21日,國外品牌嬰兒奶粉零售均價為每公斤200.71元。
一邊是國際原奶價格低迷,一邊是洋奶粉在華坐地漲價;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上述供求亂象?
一位業界人士形象地比喻,中國奶業是“生產環節的矮子,加工環節的巨頭”。此語形象道出了中國奶業的特點、中外奶業差距及雙方互補性。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洋品牌不僅占據高端嬰兒奶粉市場,更開始滲透國內上游奶源,試圖借助品牌和資本優勢,最終實現奶源本地化。長期看來,一些國內奶業企業面臨嚴峻生存壓力。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國內奶源70%以上來自散戶飼養,存在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潛在污染源多、牧草資源枯竭等問題。但中國衛生部2010年4月出臺的國標把每百克生乳中蛋白含量調整為2.8克,低于發達國家3克以上的標準;每毫升菌落總數更是較西方主流標準高出20倍。這些差距體現了中外奶業在資源稟賦和生產模式方面的天壤之別。
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奶業大國,奶業發展享有氣候溫和、草場廣袤、遠離污染源等優勢,且多采取大牧場集中生產模式,實現高度專業化、自動化,出奶效率高、質量好。盡管得天獨厚,澳、新等國奶業明顯存在深加工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不高、抗風險能力薄弱、受大品牌商盤剝等短板。
據悉,因缺乏投資,不少澳新奶粉加工廠在技術設備、品牌營銷、市場渠道方面打不開局面,只能為國際品牌貼牌代工。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奶價動蕩走低。在西方奶業,奶賤傷農問題突出。當前,歐盟國家每公升牛奶僅售0.2歐元(約合0.26美元)至0.25歐元(約合0.33美元),澳洲每公升牛奶零售價不過1澳元(約合1.05美元),甚至低于瓶裝水價格。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大品牌商壟斷優質奶源,中外奶業存在巨大差距,供貨商借壟斷地位操縱價格,西方農牧業投資政策以及中國消費者信心均是重要因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