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如何轉型調整?
隨著服裝行業競爭加劇,大量服裝企業面臨庫存難題,行業利潤也急劇萎縮。企業很難出現高額增長,大量服紡企業開始實行多元化戰略。
然而,并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像經營主業一樣把延伸領域經營得如魚得水,面對多元化的屢屢不順,幾年之后,很多企業不得不“回頭是岸”,繼續深耕主業。
國內多數服裝企業早年都是通過大批量、大流通、低價格等簡單粗放的方式實現快速成長。成長到一定規模之后,不少企業意識到,市場從來就不是靜態的,過去成功的模式很難被持續復制。
于是,在經營方式上,這些企業做出了不同嘗試。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一種是開拓新市場。不久前,國內羽絨服老大波司登在倫敦開出其歐洲的首家旗艦店,正式向外界宣稱發力海外市場,這同時也是一種“迂回策略”,從英國市場開始主推男裝,之后再推回到中國市場。
和波司登一樣,實行“出海”戰略的還有美邦服飾、紅豆股份。
另一種是更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并購海外企業的方式實現攻城略地,比如香港的YGM,就是通過收購英國百年品牌雅格獅丹來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
而不少體育運動品牌,則是通過開拓國內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市場來獲得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第二種精耕主業的方式是增加新渠道,其中,電商渠道幾乎是所有企業都在嘗試的方式。只不過,目前看來,多數企業仍是把電商用來清庫存,并未探索出更好的營銷方式。比如,寧波一家大型服裝集團早在2008年“觸網”,現在已實行全品牌上線。目前,在產品結構上,這家公司以清隔年庫存為主,這部分產品占到全部線上銷售的90%,剩下的10%是嘗試性質的線上線下同步上新貨。
一位七匹狼的負責人曾說,渠道資源的分配很講究,線上線下的產品不能完全一致,另外,線上產品如果折扣太多,渠道商勢必又會有矛盾。
第三種嘗試則是豐富產品品類,拓寬產品線。比如,曾經的男褲專家九牧王,近年來也在逐漸降低男褲業務的比重,不斷推出各式男裝產品。2010年其男褲收入占比為57%,2011年,公司上裝與褲裝的收入結構約為5:5,未來將達到市場消費結構7:3。一些紡織企業,比如毛紡業龍頭企業江蘇陽光,就是通過大力研發新品來保持主業的競爭力,目前,其新產品占銷售額七成左右。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調整加快,企業必須加快結構調整,才能不斷適應市場變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