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業裁員降薪動作頻頻
在目前IPO銳減、保代過剩的背景下,多家投行都在審時度勢后進行了收入及人事改革,薪酬大減。昨日,一則關于中信證券保薦代表人津貼被取消的消息引發業界廣泛關注。而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中信證券取消保代津貼絕非孤例,在目前IPO銳減、保代過剩的背景下,有更多的券商“熬不住了”。近期,投行業裁員、降薪的動作頻頻,一場投行的薪酬變革正面襲來。
近期,投行業裁員、降薪的傳言不斷,包括中航證券保代收入直降百萬;上海某上市券商投行部拖欠一半年終獎金遲遲未發;華南某大型券商投行部近期正在實施5%的裁員計劃;國金、興業等券商則推出評級制度,預計從明年開始對投行薪酬進行相應的調整,等等。
降薪裁員拖欠獎金
弱市投行“眾生相”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多家投行都在審時度勢后進行了收入及人事改革,無一例外呈現出“向下調整”的基調,有的降薪,有的裁員,有的拖欠年終獎。
關于降薪,業內盛傳中航證券于近日對保代薪酬直降百萬,從原先的年均收入200萬元降至100萬元左右。不過,截至發稿,該消息并未獲得中航證券方面的確認。
“這并不令人驚奇,原先的收入水平基數本來就已經很高,現在只是降至業內正常水平而已。而且今年中航證券經營狀況不佳,投行沒做成什么項目,何以供養如此高薪的保代。”業內人士對此評價認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中航證券今年上半年虧損1176萬元,今年以來投行部門僅做成一單增發項目和4單債券發行,收入寥寥。除中航證券外,今年中期出現虧損的幾家券商也都呈現出投行項目不足的情況。其中,世紀證券和英大證券各完成2單債券發行,虧損3000多萬元的瑞銀證券無一單IPO收入進賬。
上市券商最新月度數據也透露出投行的頹勢。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虧損4689萬元,中德證券和瑞信方正則分別虧損2257萬元和607萬元。
在此情況下,也不乏入不敷出的投行遲遲不能兌現年終獎承諾。“按照往年的規律,每年年終獎金將在第二年分三次發放。今年春節前后發了1/4,‘五一’左右又發了1/4,原本大家預期在國慶的時候發完,結果卻沒有音訊。”上海某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反映。
而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投行人士跳槽熱度也大不如前。一位從業三年的投行人士于三個月前拿到了華南某大型券商的入職通知,但就在辦理相關手續的時候突然生變:上周他去簽訂合同時,最終確定的級別和薪酬都較此前談好的降了一個等級。據他介紹,目前該投行正在實施5%的裁員計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還有一些券商正在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如國金、興業等幾家券商正在對投行人員推行評級制度。其中對于保代,主要將根據近幾年的項目承攬數量、簽字數量、保薦質量等方面進行考評,預計從明年開始根據考評情況進行薪酬調整。
保代“貶值”
收入結構性調整
今年初保代“雙人雙簽”的簽字權開始放開,到近期保代注冊行政許可取消,由中國證券業協會接管。而業內關于保代考試難度將大幅降低,原來一年一次的考試也將從明年起逐步增加至2~4次等傳言,都預示著保代這個“年薪百萬的金領群體”或光環不再。若進入門檻大幅降低,身價貶值將是大勢所趨。而近期IPO審核、發行減速,投行業務收入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將使券商在控制人力成本方面的沖動更為加劇。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雖然各家機構的計算方式和發放形式略有差異,但保代的收入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固定工資、保代津貼、簽字費和督導費等幾個部分。目前整個行業的趨勢是對保代津貼等固定收入進行部分取消或變相打折,而對簽字費等績效部分進行提高,以鼓勵保代多做項目。業內人士表示,對目前的調整,多數人贊同,保代從業者應創造更大的價值,以對應自己的高薪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