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品牌不宜價格戰
快時尚品牌會定期推出打折商品以吸引消費者,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辦法并不宜實行。快時尚品牌沒必要打價格戰。
所謂快時尚是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征的時尚服飾,采取“一流設計、二流面料和三流價格”的模式,因其新品緊跟時尚、到店速度快且具有大眾價格等特點而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
近日,有媒體報道認為,今年秋季快時尚品牌服裝的價格戰已不僅僅限于凡客誠品等電商之間了,而是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瑞典的H&M、西班牙的ZARA和日本的優衣庫等海外快時尚品牌也被卷入自國慶以來的“降價潮”中,甚至引發了快時尚品牌的“價格戰”。
針對上述報道和分析,有業內人士表示,快時尚品牌調整部分品類和商品的價格帶,不能被定義為全面掀起價格戰,其價格調整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過部分單品降價造成全面降價的錯覺,以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進店并形成消費。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H&M和ZARA等快時尚品牌定期會推出打折商品以吸引消費者,相較于去年,ZARA部分秋裝確如此前其相關工作人員透露,部分699元的女裝外套今年降到499元,男式西服從899元降到了699元。據悉,這是ZARA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第一次降價,其最大跌幅達到四成左右。不過,記者也同時注意到,店內今年的新款服飾基本沒有打折等優惠措施。優衣庫方面,受到消費者歡迎的襯衣仍然維持此前價格,并未作出任何價格調整,調整的商品也并非流行新款,多為過季產品。
專家表示,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已經具備相當的性價比優勢,所以不存在調價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問題,更多的應該是從價格、規模的計劃平衡入手,進行經營策略的選擇。因此,輕易斷言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只為加速布局并適應中國市場而加入“降價潮”是武斷的。
對于海外快時尚品牌而言,顯然難以通過“價格戰”來實現其在華擴張目的。在ZARA經歷了自2006年以來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設150多家連鎖店、H&M經歷了自2007年進入以來開店超過70個等快速擴張之后,業內人士認為,其發展多源于對時尚的把握以及對成本的控制,而非單純的“價格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快時尚品牌在與其同類、本土及線上品牌競爭的路上,降價行為確實存在。有業內分析人士曾對媒體表示,ZARA、優衣庫等外資服裝品牌采取部分產品的降價行為,除了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之外,國內凡客誠品等電商的發展也給它們帶來了很大沖擊。
業內人士則認為,若只是通過降價行為,是難以實現有效競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不論哪個品牌更多的應該是從產品的設計、營銷、品牌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打造其品牌競爭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中國開放的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快時尚品牌,大家的差異化并不十分明顯,因此在已經飽和的一線市場快速渠道擴張很有可能會有部分品牌虧損。企業如果不能針對消費需求,開發產品,并完善財務,很可能慘敗出中國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