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藥價格下調對相關藥企有何影響?
近日國家宣布下調腫瘤藥價格,對此業內認為,降價幅度相對“溫和”,藥企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潤。
中山大學附屬某醫院腫瘤科一位教授指出,腫瘤治療費用高達幾十萬元是很常見的,其中不少藥物屬于自費藥,“不少腫瘤藥物的使用周期都比較長,所以藥價降低一兩成,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但也有市民認為動輒上千元的自費藥本來定價就太高。“現在不少專利藥都已經有了國內仿制藥,但在用藥上患者沒有‘話事權’,只能聽憑主管醫生說了算。”劉先生的母親曾患乳腺癌,醫療支出達到四十萬元。
一位醫藥分析師坦言:“最后定下的降價幅度比業內原來預估的要小不少,估計也是多番博弈的結果。”
有專家指出,藥物價降如結合醫保報銷、大病醫改等同時推進,患者的自付金額將不斷縮小,未來患者或可享受到更多實惠。
藥企:影響不大
此番降價榜單中的腫瘤藥物涉及數十家外企,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其中不少都表現“淡定”。輝瑞中國企業溝通部負責人席慶表示:“降價屬于‘常態機制’,也是一種總體趨勢。此次降價‘吹風’長達半年,且在業內廣泛征詢過意見,所以企業早已做好了充足應對。”
席慶表示,降價潮不會對該企業在中國業績造成很大沖擊,因為在制定年度計劃時,已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降價因素。
當然,也不乏可能因降價而“元氣大傷”的企業,如恒瑞醫藥(30.89,-0.05,-0.16%)的產品奧沙利鉑,此次從463元降低到285元,降幅達到38.4%,而該藥品年銷售額占恒瑞收入超過一成。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或還看不出影響大小。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少專利藥和仿制藥仍有降價空間,“尤其是部分單獨定價的專利藥,與仿制藥價差達數十倍,即使降價超兩成,仍有利潤空間存在。”該業內人士指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此次降價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恒瑞醫藥、海正藥業、雙鷺藥業、華東醫藥、華蘭生物、華北制藥等,其中不少股票昨日均有上漲,對此分析師認為,股市已經對降價有所預料,此后影響不會太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