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造船業風雨飄搖 期待重現輝煌
臺州造船業
作為臺州的支柱產業,今年以來,臺州造船業輝煌不再,正面臨嚴重的危機。6月6日,由浙江三門凱航船舶建造的臺州最大的散裝貨輪下水。一大早,來自各地的親朋好友蜂擁而至,為這條巨輪送別。8月底,該船順利交接,成交金額達2億元,雖與最好時行情相比相距甚遠,但這已經算是幸運了。
臺州是海洋大市,海岸線長達745千米,占浙江的25%,1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面積達4051平方千米,居浙江首位。
造船業是臺州的主導產業,也是海洋經濟的組成部分。
從本世紀初至2008年,臺州造船業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期,需求旺盛,船價高企,當時,建造一條散貨輪的利潤高達70-80%。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資金及資源進入造船業。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臺州擁有船舶制造企業100家,船臺472座,其中萬噸以上船臺269座;船塢有21座,其中有3座超過5萬噸;起吊設備有416臺,其中最大起吊能力為400噸;舾裝碼頭有15座。臺州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
當更多的人將靠主業積累下來的資本,跟風似的投進某一陌生領域時,危機已經潛伏了。
“從上海乘坐航班來臺州的歐美客商明顯減少”,2008年上半年,一位臺州民航的工作人員將這一信息告知了溫嶺合興船廠董事長陳存裕,在造船行業打拼了十幾年的陳存裕心里清楚,每天乘坐第一班航班從上海飛抵臺州的外商大都是為造船而來,這條在常人看來極為普通的信息在他眼里卻顯得十分沉重,他得出的預判:國際金融危機將開始影響臺州造船業。
可當時,造船市場仍然十分火爆,船臺爆滿,許多新船紛紛進場建造,甚至連那些無訂單的散貨船也紛紛上馬,“人們在利益的驅使下,失去了判斷,認為只要造了船就不怕賣不掉,即便你對危機有準確的預見,可當時人家大多聽不進。”臨海一位船企老總說。產能明顯過剩,“如果將所造的船只都拉向東海,我看可以填滿整個東海,任何一個產業一旦紅火到了"發紫",那就該警惕產能過剩的危機。”臺州經信委一位部門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道。
因造船的周期性較長,就拿一萬噸級的散貨船來說,一般要歷經一年多才能完工。2009年,隨著歐美市場經濟不景氣,海運市場低迷,運力不足,這給造船業的前景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不確定性,加上資金鏈的斷裂,造船業就像斷奶的嬰兒,無法健康成長。
2010年臺州造船業曾有一波觸底反彈的行情。今年,歐債危機爆發,作為最典型的出口行業,造船訂單很多來自歐洲,加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直接影響了船廠效益,使得造船業的新訂單數明顯減少,“整個行業幾乎是零訂單”。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許多船東因航運市場低迷,無貨可運,往往采取極端措施,逼迫船廠不能按期交船,以達到轉嫁損失的目的。溫嶺一家船企老總說,他曾遇到過一位歐洲客商,在接船時采取非常手段挑毛病,對船上的一個門把手甚至一顆螺絲都要符合他所謂的標準,不然就拒絕接船。9月18日,記者在路橋金清港一家民營船企了解到,為能順利交付船只,老總和全體質檢員從接到施工圖紙那天起每天蹲在工地,嚴格把關。“交船難”成了臺州各船企老總們的又一心病。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危機重重,但經過洗禮之后,臺州船企必將迎來新的機遇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