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鋼不如賣菜 鋼鐵業如何自救?
鋼鐵庫存高企
經濟放緩的影響,波及各行各業,鋼鐵行業尤其艱難。近日,沙鋼董事長沈文榮大吐苦水,“賣一噸鋼,利潤不及一盤小炒肉”,足以想見鋼鐵業目前利潤何其之低。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實際上,目前鋼鐵業的現狀比2008年還要困難,那時候每噸鋼利潤還有50元,今年上半年,每噸鋼利潤6.8元,到7月份,這個數據變成了1.68元。這是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提供的數據。
在如此糟糕的背景之下,只有厘清造成如今鋼鐵業困局的原因,才能找到中國鋼鐵業走出寒冬的辦法。
應該說,中國鋼鐵業目前最顯著的特征有兩點:一是數量上產能過剩,二是質量上質地不高。就高庫存而言,這與過去十多年經濟的高速成長,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火爆,鋼鐵產能在各地大面積上馬密切相關。單單“十一五”期間,鋼鐵產量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2.75億噸,增幅達80%,至2010年已占全球鋼產量的44%。尤其是2008年重啟投資保增長之后,各地更是掀起了一波鋼鐵項目熱。根據發改委的界定,粗鋼產能過剩超過1.6億噸。
如此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再加上在今年上半年虧損加大的環境下,中國粗鋼產量不降反升。今年年底前要建成的高爐還有58座,還將新增產能8440萬噸。再加上“吻”增長不斷,種種跡象表明,鋼鐵業正陷入產能悖論:本已過剩但仍在擴張。
產能過剩不過是表面現象,深層次原因則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落后,過度無序的擴張。因此,在經濟大勢不可逆轉、短期經濟難以見底之際,唯有扭轉鋼鐵的產業結構,提高特殊鋼、不銹鋼等高利潤產品的比重,降低粗鋼、普鋼的產能,才是鋼鐵業“自救”的辦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