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再度減少 萎縮或將持續
目前,黑龍江的大豆正漸漸進入收割期,雖然美國大豆減產推漲豆價,但大豆利潤仍極低,國產豆的種植面積仍有進一步萎縮的可能。
--種植面積再度銳減
在黑龍江西北部傳統大豆主產區調研的途中發現,往年一望無垠的大豆田,已經逐漸被成片的玉米田替代,即使在黑龍江較北部的黑河地區,大豆的種植面積也被玉米、水稻擠壓明顯。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今年黑龍江省國產大豆種植形勢比較嚴峻,預估種植面積在3600萬畝左右,實際可能比這個數字更少,同比降幅超過30%,而就在三年前還是6500萬畝左右的種植面積。
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大豆種植面積的銳減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中華糧網預計2012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1億畝,較2011年減少500萬畝,減幅4.3%。雖然近年來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造成沖擊,但歸根結底還是種植大豆的比較效益偏低。
哈爾濱市依蘭縣宏克力鎮東躍村潘征安去年種植大豆300余畝,今年大幅縮減至170余畝,余下全部種植玉米。“我家已經是村里種植大豆面積最大的戶了,頂著著這么大的壓力,也是期待著今年大豆能有個好價格。”潘征安說,村里的大部分農戶都改種了玉米。
勃利縣高蛋白大豆合作社理事長胡志佳介紹,勃利縣歷史上大豆種植面積最高達45萬余畝,今年銳減為3萬余畝。他表示,在黑龍江的北部地區一坰地(一公頃)大豆收益僅2500元左右,而玉米的凈收益卻可以高達5000以上,如果是自家的地,盈利可達上萬元。
“近三年來,玉米價格上漲過快,而大豆價格漲幅甚小,”胡志佳說,玉米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務工、農資、地租價格的上漲,這就造成的大豆種植比較效益的不斷下降。“農民是最實際的,什么賺錢種什么!”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國家收儲價格來看,近四年來大豆的提價幅度遠低于玉米。2008至2011年,大豆收儲價分別為3700、3740、3800、4000元/噸,玉米分別為1500、1500、1800、2000元/噸。近四年大豆漲幅為8%,玉米漲幅達33%,大豆連續多年啟動臨時收儲,而玉米實際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收儲價,業內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玉米與大豆的比價關系。
--豆農期盼高開秤價
黑龍江黑河市金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何樹文從18歲下學開始跟父親學種地,種了三十多年的大豆,自言對大豆情有獨鐘。眼見鄉親們都改種玉米,他卻在想“大豆種植面積大減,大豆的價格可能會猛漲,大豆的價格波動四年一個周期,今年恰好是第四個年頭。”他今年把家里的45坰地,再次播種了大豆。
初中尚未畢業的何樹文說起大豆來滔滔不絕,看的懂期貨,經常關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類期貨的價格,對大豆的關注已經遠遠超出了國界。
“今年美國干旱,大豆價格上漲也帶動了國內大豆價格的上漲,看來今年是押對了寶!”何樹文笑著說,預計今年的大豆價格至少在每斤2.3元,最好能夠達到每斤2.5元,這樣每坰大豆收益就能達到4000元以上,和種玉米的差距就減小了。
繼南美大豆遭遇干旱后,美國大豆主產區遭遇56年來最嚴重旱情,造成了連續兩個作季減產,全球豆類價格在二三季度不斷上漲,雖然9月中下旬價格有所回落,但大豆、豆粕等品種仍居歷史高位,今年來漲幅仍在30%和50%以上。
國內大豆受國際市場提振也不斷上漲,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黑龍江的地區的陳豆價格已近達到了每斤2.2-2.3元,品質較好的商品豆價格甚至高達2.4-2.5元。豆價的高漲也堅定了豆農看漲的信心,哈爾濱市呼蘭區石人鎮令軍合作社農戶陳令軍預計,新豆上市后,大豆有可能再次上漲,上漲至2.7-2.8元也是有可能的。由于總體產量的減少,不排除市場出現搶豆的現象。
王小語預計,10月中下旬,黑龍江大豆集中上市的時候,開秤價有望達到每斤2.2至2.3元,比去年每斤高出0.2元。“今年豆農對豆價的預期都比較高,如果價格過低,達不到農民的心理價格,可能會出現市場惜售的情況。”王小語說。
--國產大豆萎縮或將持續
面對日益萎縮的大豆面積,王小語顯得比較焦灼,“大量的轉基因大豆進口主要用來榨油,非轉基因的國產豆主要用于食用和部分非轉基因豆油的壓榨,再不維持種植面積,國內的食品豆將會出現短缺!”
大豆價格達到多少農民才愿意種大豆呢?何樹文長期看好豆價,堅持種豆,但他坦陳,今年大豆價格即使上漲至每斤2.5元,與鄰居家的玉米收益相比,每坰地仍有2000元的差距。“種大豆較玉米省事,成本低一些,只有進一步改進種植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才能更有競爭力”何樹文說。
王小語表示,在玉米、大豆的單產和成本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如果大豆、玉米價格比大于2.8,則農民會多種大豆少種玉米,反之,則農戶傾向于多種玉米。近期黑龍江哈爾濱地區普通玉米價格在1元左右,但大豆價格僅在2.20元,畝效益差距懸殊。如果比價關系不改變,大豆播種面積縮減情況會更加嚴峻。
中華糧網預測,2012年國內大豆種植效益有所提升,但仍明顯低于玉米和水稻,預計2012/13年東北主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減少,預計2013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05億畝,較2012年減少500萬畝,減幅4.5%,大豆產量將會降低到1300萬噸,較2011/12年度減少10%。
事實上,在價格引導農民自發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地方政府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黑龍江省預計糧食總產可達到1250億斤以上,“增加玉米、水稻等高產糧食作物面積,降低大豆等地產作物的面積”的種植結構優化功不可沒。
即使遠在黑龍江北部的黑河地區,作為傳統的麥豆產區,由于積溫不足,水稻、玉米等喜水、喜溫作物發展長期受限,但近年來,水稻、玉米、馬鈴薯等高產糧食作物試驗示范都取得成功,為相同維度地區發展水稻、玉米都提供了借鑒。2012年黑河市播種玉米220萬畝、馬鈴薯95萬畝、水稻21.27萬畝,同比增長77.7%、26.8%和20.9%,而大豆比上年減少19.3%,至810萬畝。
從單產來看,近年來,大豆增產幅度有限,而玉米、水稻的高產品種研發卻進展飛速,科技增產效果明顯,大豆有逐漸被排除在主糧作物之外的趨勢。引導農民種植收益更高的作物,增產增收無可厚非,但國產大豆的急劇萎縮,與穩步增長的國內大豆消費,將導致大豆對外依存度的增加,目前,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八成以上,國際大豆價格高漲已經通過豆油、豆粕等下游品種,間接影響我國的居民食品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國家儲備的國產豆對穩定國內市場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國際市場高漲的過程中,國內大豆、豆粕的漲幅均低于國際市場,國家近期連續的拋儲對國內食用油、豆粕的價格起到了抑制作用。如果國產豆繼續萎縮,那么國內應對國際市場劇烈波動的調控力量將趨弱。
相對玉米、水稻每年提高最低收購價,大豆只有臨時收儲價支撐,而且明顯偏低,如果大幅提高大豆的收儲價,業內人士認為可能也不現實,雖然利于維持大豆的種植面積,但也將推高國際大豆價格,增加我國整體的大豆進口成本,國內農民獲得的收益,可能遠遠小于進口增加的成本。
王小語認為,國產豆在出油率、價格等方面難以與進口豆競爭,未來的應該主打食品豆和非轉基因食品的概念,爭取國產豆比進口豆有一定的價差。同時,從保護非轉基因大豆角度來看,政府應考慮出臺更多的產業支持政策。
王小語建議,增加對高油、高蛋白等大豆品種的研發支持;同時參照大豆、玉米的比價施行目標價格補貼機制,即在大豆、玉米比價失衡的條件下,將目標價差補貼按照播種面積、參照單產等級給予大豆種植戶補貼。通過補貼,達到保障收益壓低成本的目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