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近年來,民間資本大量涌入影視業,但真正懂電影、管理與藝術的制片人卻少之又少。伴隨著《白鹿原》上映,編劇蘆葦與導演王全安之間的分歧公開化,蘆葦指責電影背離原著而拒絕署名,并認為劇本送電影局立項時,王全安偷偷把劇本換成了他自己的。
這是近些年中國電影業內部權責分工與利益分配沖突的一部分,隨著中國電影業市場規模擴大,產業化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作坊式生產方式已經不適合專業化分工,各種扭曲的關系不斷制造矛盾。在專業分工上,中國與好萊塢的產業化制作不同。好萊塢是制片人中心制,他們拿到投資和劇本去尋找導演和演員,導演只是執行者。而中國則是導演中心制,這是因為過去以國有電影制片廠為主,市場化后缺少制片人這一角色和定位,由于著名導演具有票房號召力,比如張藝謀、馮小剛等,日益強化了導演地位。
當然,現在涌入影視業的民間資本越來越多,一些人盡管不懂電影,但又會要求加入很多傷害電影的東西,比如指定演員,修改劇本等。能力較差的制片方經常引起導演反感以及制作爛片,這在輿論上支持了導演中心制。總之,中國不缺資金,但缺少懂電影、管理與藝術的制片人。
不過,隨著電影投資和收益規模越來越大,導演與制片之間的沖突也在加深。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肩上蝶》導演張之亮和發行方就曾發生沖突,因為發行方要將120分鐘的影片剪到90分鐘以利于多安排場次,讓劇情更緊湊。著名導演何平則呼吁制片方給予導演二次報酬權,而制片者常指責導演、演員等人的創作酬勞過高,導演權限過大。
編劇在中國影視制作流程中處于最弱勢的地位,但劇本又是一劇之本。編劇地位的弱勢是導演強勢造成的,即很多導演本身出故事創意,找人來寫;導演中心制也意味著導演可以隨意改編。最不好的是,編劇的創意經常被一些制片方或導演剽竊。
在好萊塢,編劇的權利受到工會與法律的保護,編劇的創意不可能被剽竊,也不能隨意篡改。如果感覺收益不公平,好萊塢編劇工會在過去幾年曾發動過幾次罷工。中國的編劇最近也提出了提高報酬的要求,但是,電影編劇在中國的弱勢地位是由整個行業特征決定的,因其主要缺點是好劇本比較缺。
事實上,制片人與導演之間的關系在好萊塢也是個老問題,因為制片方在意投資收益,強調電影的商業屬性,一些導演則可能傾向于藝術而非商業。因此,有一些導演自籌資金拍攝小眾藝術電影,也有導演兼任制片拍些商業爛片。但是,強制片人無疑是最有可能保障電影質量的制度安排,雙方注重合作才能夠拍出好的電影。
盡管呼吁組成行業協會確定和保護各行業權責,理順內部各種扭曲的關系,學習產業化制作方式,可能是比較明智的。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導演能力強而制片與編劇水平弱。國內影視制作應更加專業,加強分工,以提高行業的產業化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