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現企穩跡象 電煤并軌觸動百億利益鏈條
重點合同煤有望取消
長期以來,中國實行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和市場煤價格雙軌制。重點合同煤是由煤炭供需運三方共同簽訂合同,因受到政府保障發電企業成本的管制,其價格明顯低于市場煤價格。
9月17日,國家電監會在公布8月電力工業運行情況監測報告時,極為罕見地提出,“抓住當前市場煤價與重點合同煤價價差顯著縮小的契機,適時實行電煤價格并軌,為理順煤電關系、推進煤炭市場化打下基礎。”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電煤價格并軌方案正在內部征求意見。雖然方案目前并沒有對外公布,但是其核心內容已經曝光:將此前一年一簽的電煤重點合同取消,改變為兩年以上的中長期合同煤,為此國家發改委將專門出臺《煤炭中長期合同管理辦法》。而合同的價格將由供需雙方協商而定,煤炭價格有望實現完全的市場化。
李廷表示,在煤價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長期協議就成為煤電企業雙方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既能保證煤炭企業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又能保障發電企業煤炭穩定供應,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雙方交易成本。
據了解,除了取消重點合同煤外,新的方案中還有望提出鐵路運輸、煤電聯動等配套的措施,整套方案最終將上報給國務院進行審批。
“據我了解,這個方案目前還在調整,并沒有完全定下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耿志成表示,電煤并軌是大趨勢所在,但是由于煤炭企業、電力企業等相關利益方有著不同的訴求,關于電煤并軌的具體方案還在討論中。
觸動尋租利益鏈條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8年7月,市場煤價格逼近1000元/噸,而用于發電的重點合同煤價格只有500元/噸,價差達到了500元/噸。而在一般情況下,二者間的價差通常在100元~200元。
“無論煤價上漲或下跌,作為向電企供應煤炭的原材料提供方,煤炭企業似乎總是吃虧的一方。”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耀勇表示,在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時,由于電力合同煤價格普遍較低,煤炭企業的利潤損失嚴重;而在煤炭價格下跌時,雖然簽訂的電煤合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煤企的平穩收益,但一些電廠卻屢屢出現毀約現象,轉而大量采購價格更低的市場煤,這就導致煤炭企業出現煤炭滯銷。所以大多數煤炭企業都希望能夠盡早實現電煤價格并軌。
不過,對于即將實現的煤炭并軌,一些電廠卻持有不同的看法。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現在不少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都在做煤電一體化,而公司是五大發電集團中擁有煤炭資源較少的企業之一。一旦電煤價格市場化后,煤炭價格如果再度大幅上漲,這將對電力企業的生產產生不利的影響。
同時,電煤并軌也必將觸動目前的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李廷表示,此前的電煤雙軌制由于較大的價差,為煤電企業管理者進行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一些煤炭或電力企業的部分高管們借助自己的權力以較低廉的價格獲取重點合同煤之后,加價轉手,在不用負擔任何成本的情況下便可獲取暴利。
在煤炭市場需求旺季,普通市場煤炭運輸為了“搶車皮”爭得頭破血流。但由于合同煤一般由供需運三方一起簽訂,合同煤運輸為國家交通部重點保障的運力,“就運力車皮這塊,每年9億噸的電煤運輸,以200元的差價計算,就是一個百億元的市場,利潤蛋糕很大,相關權力分配部門并不愿意推動電煤價格并軌。”李廷表示。
“1億噸煤由鄂爾多斯[8.51 -1.39% 股吧 研報]運到天津港[5.70 0.18% 股吧 研報],就能創造出255億元的尋租空間。”在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落馬之后,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做了相關的研究,煤炭經銷商會拿出200億元去打通關系從而獲得火車皮,自身拿到的利潤為55億元,電煤導致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
實際上,不僅僅是流通環節,在貿易商以及煤炭企業向用煤企業展開銷售的環節,也面臨著巨額的尋租空間。
“我們的煤炭賣給一家電廠,一般都要給電廠有關部門適當的回扣,每噸回扣價格在70至80元。”陜西榆林一位煤老板表示,很多電廠雖說在進行公開招標,暗地里則在進行倒賣重點合同煤,煤炭企業還要給他們回扣。除了采購部門外,還有質量檢驗部門、稱重的員工等一條鏈上的,都要給適當的好處費。以一個年燒煤500萬噸的火電廠計算,每年被吞噬掉的相關好處費或高達2500萬元。
上述煤老板表示,一些火電廠總是在喊虧損,但中電聯透露重點合同煤的兌現率僅在50%左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稱高達90%以上,事實上很大一部分成本在于采購上存在黑洞。
合同煤兌現率偏低的原因,據上述煤老板表示由于一些合同煤發給了中間商,按照市場煤價給了發電廠,煤炭企業還是按照發出多少合同煤來統計,而發電廠則認為自己收到的是市場煤。
業內人士李廷表示,電煤價格雙軌制滋生出了巨大的黑色利益鏈,這也是為什么必須取消電煤重點合同制度、引入更為透明的長協機制的主要原因。
“電煤市場化改革后,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電價并沒有市場化。”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表示,此前我國制訂了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但是電價的調整卻仍受到國家發改委的管控,電力體制的改革涉及到的利益群體更為廣泛。
李朝林認為,所以目前來看,電煤價格并軌的政策從發布到實施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煤炭的市場化改革表示樂觀。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電煤價格并軌,相關的問題也會隨之破除。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