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廠商屢改生產日期亟待嚴厲監管
近期,蒙牛銷售商篡改3000箱常溫奶的生產日期,引發消費者極大關注。食品的生產日期是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日,蒙牛、今麥郎等食品巨頭陷生產日期篡改風波,再次挑戰人們本已脆弱的神經。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一類事件顯然不是個案,而是食品行業的共同危機。背后,涉及到經銷商業績考核、品質管控等多方面的問題。
保質期是廠家對質量的擔保
前不久,沈陽市工商局查處了一個涉嫌篡改生產日期的窩點,一家名為沈陽華龍商貿有限公司將大量今麥郎產品生產日期篡改。其中,一款生產日期為2010年9月29日的產品,已經過保質期,卻被改成了2012年6月28日生產。華龍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承認存在篡改日期的事實,公司銷售人員表示,主要改的是小“東三福”(今麥郎系列產品),還有部分“手打雞蛋面”。執法人員介紹,這些過期的掛面是通過更換外包裝的方式直接更改,而方便面則是將外包裝原生產日期處理掉,再重新印上新的日期。
而在此之前,蒙牛的經銷商單方面勾結其工作人員,篡改了3000箱常溫奶的生產日期。之前,人們關注的重點大多是添加劑或者大腸桿菌之類的指標,而今接二連三的生產日期遭篡改事件,將人們的目光又轉向了這個食品外包裝上不太起眼的一串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的變質是一個連續漸變的過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細菌,不會看著保質期按照我們的指示變化———它不會像許多人想的那樣:在保質期之前,老老實實呆著;過了保質期,一下子就變成了毒藥了。而這個變化過程,又受著生產工藝和保存條件的影響。比如說,采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冷藏兩周一般細菌還不會超標;而超高溫滅菌的,常溫下放幾個月乃至幾年都不會長細菌。即使是同一種食品,比如巴氏消毒奶,不同廠家的工藝控制條件也會使得變化的過程快慢不同。
篡改日期源于經銷商逐利沖動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華南區食品經銷商說,現在食品市場,比如方便面市場,同質化競爭非常厲害,廠家面對產品積壓的壓力,有時候會部分轉嫁給經銷商。
雖然理論上,過期銷售不出去的產品,生產廠家都會無條件回收,但是在執行上,往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有時候某些企業會采取威逼利誘的方式,讓經銷商盡快把快要到保質期的產品盡快銷售出去,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些產品,企業給經銷商的差價通常比正常同類產品的差價要高得多。另外,如果當年經銷商手里的產品積壓得太厲害,就這么讓企業回收的話,還會影響來年企業所給予的各種政策,因此,對于快過期的產品,很多經銷商都是想辦法盡快銷售出去,這其中就不乏動歪腦筋的。
另外,也有曾經在某食品企業生產部門任職過的某業內人士表示,在有些企業,對于過期食品的回收銷毀的監管并不嚴格,比較容易被內部人鉆空子,把本來應該銷毀的產品通過某種方式流出市面,而這些印著原有生產日期的食品原封不動地賣肯定銷不動,因此,修改生產日期的勾當就應運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業的某些通行做法也給這種篡改行為提供了方便,由于運輸中可能出現包裝破損,生產企業一般會在配送的貨物之外附帶額外的包裝標簽,經銷商就可以用這些額外附帶的包裝物料重新打包。這種常規做法被一些批發經銷商利用,當所購食品滯銷時,就把從零售商處退回來的貨改動日期后,再放入廠家發過來的新包裝里,變成新貨進行銷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