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VC行業短期暴利走向終結 投資模式難以為繼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PE/VC行業便遭遇寒冬,正在經受著行業深度調整的洗禮,見底趨勢尚未明朗。這種改變首先從募資出現困難開始得以體現,其后,壓力逐漸傳導至了投資、退出方面,困境不斷加深。
募資下降近六成 吸金能力不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募資素來是決定股權投資基金生存的首要問題,但眼下讓PE/VC發愁的是,募資的難度越來越大,募資中的種種尷尬接連出現:談好的出資可能在簽約前一刻無緣無故就“黃了”;LP承諾的出資額也無法兌現,被迫尋找新的投資人。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2年1-8月共募集完成182只可投資于中國大陸地區的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金額共計128.11億美元,同比下降57.7%,降幅顯著;從新募基金的幣種來看,人民幣基金仍舊占據市場主流。
究其原因,首當其沖的便是糟糕的宏觀經濟環境,PE/VC市場中整體出資能力大幅降低,尤其是在經過了2009-2010年“全民PE”熱潮后,LP普遍在PE領域配置大量資金,投資能力有所“透支”。
另一方面,PE行業曾經帶來的“暴利”神話和光彩也在漸漸退去,隨著PE行業收益率下滑,PE產品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特別是占中國LP市場重要份額的個人投資者,其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投資PE積極性大為降低。
據深圳創投集團董事長靳海濤介紹,截至目前,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數量同比下降了48.6%,投資金額下降了63%,基本跌回2010年全年平均水平。“有一些股東或者是LP,他們已經有推遲或者放棄出資的愿望。”他說。
LP承諾出資不到位成為許多本土人民幣基金頭疼的問題。由于本土人民幣基金發展尚不成熟,大部分基金的LP都是以本土民營企業、企業家、高凈值人群為主,而這部分人自身的投資實力并不如大型機構投資人一般穩定,因而,造成了本土人民幣基金的致命缺陷。相對而言,外幣基金的募資困境卻并未如此顯著。
本土一家民營PE機構合伙人稱,按照他的估算,應該有10%~15%的LP承諾出資遇到了不能兌現出資承諾的問題。而鼎暉投資、賽富基金、君聯資本等大型投資機構則幾乎未出現該問題。
募資困境仍舊未能有所改觀。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8月份中外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共計11只,新增可投資本量23.72億美元,其中7只為人民幣基金,募資金額為7.74億美元,占8月募資總額的32.6%;4只美元基金,募集金額為15.98億美元,占8月募資總額的67.4%。與上月相比,募集基金數量還有所下降,見底趨勢并未明朗。
投資節奏放緩“差價”模式難以為繼
在大環境未見改觀背景下,PE/VC的投資進程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一些機構的投資策略也紛紛做出調整。
2011年,中科招商憑借著其全國范圍內“加盟”擴張的模式,在全國設立了38只基金,并在一年內投資了高達111個項目,總投資額也超過了百億元,成為了去年表現最為“強悍”的PE機構,而今年,中科招商的策略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從清科披露的數據來看,除了在一季度高調投資了天地一號、金山頂尖和尚風科技三家企業之外,中科招商再無其他公開披露的案例。而中科招商一位內部人士則稱,今年中科招商累計投資的項目數量約30余個。
而PE行業中另一家曾以表現兇悍著稱的機構九鼎投資今年也同樣開始調整投資節奏。多位九鼎員工稱,今年該公司對選取擬投資項目的標準提高,并提升了立項、盡職調查的門檻,對投資團隊的考核壓力也顯著加大。
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認為,目前,PE機構的投資主要來自企業IPO之后的一二級市場的差價。但隨著差價的越來越小,這種模式將難以為繼,因此,要保證投資回報率,就要滿足專業性的要求,并通過投中早期項目,掙成長性的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投資市場活躍度較去年同期降低,共發生股權投資案例725起,其中披露金額的598起案例共計投資121.14億美元,同比下降35.4%。“事實上,也并非是我們不愿意投,確實是好項目并不是很多。稍微好點的項目價格始終很貴。”
實際上,從PE行業整體的投資策略變化來看,也顯現出了向非周期性行業明顯傾斜的跡象。具有穩定成長性、抗周期的健康醫療、大眾消費、食品等行業,成為其共同青睞的領域。
從8月份的數據來看,這樣的傾向也得到了印證。數據顯示,PE/VC投資共涉及13個一級行業,從案例數來看,生物技術/療健康業以6筆投資獲得首位,終結了2012年互聯網行業連續七個月的奪冠勢頭;IT行業、互聯網行業以4筆投資并列第二位;清潔技術行業和電子及光電設備行業以3筆投資并列排名第三。
退出受限 賬面回報一度跌至冰點
另一個讓PE/VC在募資泥潭中更雪上加霜的則是退出的受阻,一直被高度依賴的IPO大門半開半閉,能實現上市者也并不能再如以往那樣獲得巨大的回報,上市也不賺錢的案例接連發生。
數據顯示,與過去動輒十幾倍的回報相比,PE回報率已經大幅下降。
2012年1-8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有172家企業實現上市,有88家有VC/PE支持的企業上市,涉及PE/VC退出案例271筆,其中包括IPO退出227筆,股權轉讓退出18筆和并購退出13筆,另有13筆是通過管理層收購、回購及清算等方式退出,平均賬面退出回報為4.84倍。
其中,4月份IPO退出回報率下降至2倍,今年5月A股退出機構平均賬面回報率僅為1.99倍,創一年以來新低。而受到了近期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影響,A股IPO進程再度受到影響,VC/PE退出表現不佳,8月份共發生退出事件25起,延續了7月份下降的態勢。
在當前并購退出、轉讓退出等方式都尚不成熟的條件下,IPO更如一座獨木橋一般,是目前本土PE所投公司的主流退出渠道,現在的窘況是,千辛萬苦沖過這座獨木橋之后,發現前方并非是風景獨好。因而,在很難改變退出端現狀的前提下,PE機構開始在前端的投資層面尋求更多的緩解壓力方式,常見的是選項目更審慎,價格壓得更低。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在退出渠道方面,并購開始成為更多的PE考慮的方向。數據顯示,上半年,以股權轉讓和并購退出的有26筆,比去年前11個月的6筆大幅增長。
在募資、投資、退出、回報的諸多困境和壓力下,股權投資行業正在面臨著行業性的“洗牌”,無法獲取投資人信任、無法賺到預期收益的機構,生存將非常困難,甚至遭遇市場淘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行業洗牌只是初級階段,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將更加慘烈。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