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抵制日貨 日系車遇冷
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跌入低谷,日系車在華銷量也大受影響,陷入低迷。“日系車銷售店的銷售員大部分是20多歲的年輕人,情緒比較明顯,近期賣車巡展熱情不高。”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9月12日表示,中日間外交摩擦致使日系車在國內品牌形象不斷受損,從而影響其銷售。
在上海東風日產4S店從事銷售人員朱小姐說,最近明顯感覺到市場的寒意。進店量少了不說,成交率也下降。“幾乎有十分之一的進店客戶擔心買了日本車會被砸,會加不到油。”朱小姐說,一些地方發生打砸日系汽車的過激行為,使部分有意購買日系車的消費者改變了決定,“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釣魚島爭端引發中國多個城市發生抵制日貨的行動,始于8月份。進軍中國市場的6家日本汽車廠商已全部公布8月的新車銷量。其中豐田和三菱等4家銷量同比下滑。而截至6月連續5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的日產汽車也僅增長了0.6%。除了因為低價戰略而出現較高增長的本田汽車外,日系車在8月份的整體表現不佳。
“從8月份開始,日本車就成為中國車系中唯一下滑的車型。” LMC Automotive(原J。D Power)亞太區汽車市場研究總監曾志凌分析說本田、豐田和日產三大日系車,除了本田因為新車的推出,有超過10%的增長外,豐田在華銷量同比下滑了18%,日產也并沒有實現增銷。而且,三大日系品牌由于去年3月份的地震導致業務持續數月低迷,去年7、8月份時才剛恢復生產,基數并不高。8月份時釣魚島爭端尚未升級,進入9月份,隨著事態升溫,日本車的下滑勢頭將會更加明顯。
曾志凌認為,釣魚島事件如果繼續升溫,影響的將不僅是整車企業。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30%-40%的自動變速箱、和發動機以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都來自日本,一旦雙方發生貿易摩擦,自主品牌企業也會受到沖擊。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一份網上問卷調查顯示,認為近期中日關系惡化將對日系車銷量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人數占總投票數的46%;而認為負面影響在所難免,但并不會太大的人士為49%。
低迷日系車
中日關系因素是否影響到日系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調查結果顯示,約59%的人士選了“是”。但也有約32%的參與者持相反看法,他們認為消費者并不會因為過去歷次中日關系緊張而降低喜愛程度或購買意愿。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日本車在中國的銷售下滑,短期內不會對中國的汽車消費產生明顯影響,新進入中國市場的菲亞特、中國自主品牌等,都可能會填補日系車留下的空檔。
而對日本車商來說,中國市場已經是可以關系到其生死的關鍵所在,如豐田2009年全球銷量為781萬輛,而中國市場的銷量卻達到71萬輛,幾乎占到豐田全球銷量的十分之一。而日產2009年全年銷量為335萬輛,中國市場為76萬輛,中國市場的比重甚至占到其全部銷量的23%,已經接近其四分之一,如果沒有中國市場,日本車在全球的地位將大幅下降。
過去日本車商由于長期以來保守的本土化戰略,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步伐慢于歐美競爭對手。近年日系車開始覺醒,今年上半年都制定了積極的市場戰略,加快新車型引入,并計劃將最新的節能技術本地化。然而正當日系車蓄勢發力之時,卻與中日關系的寒流迎頭相遇,其投資擴張活動極可能因政治、市場風險而再度收縮。
不過,也有汽車業內人士認為,日系車近期整體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為車型老舊、缺乏新車刺激以及優惠較少等原因。本田汽車15%的銷量增長證明中國消費者關注的更多還是產品因素,政治因素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購買決定。
作為參考印證之一,在上述問卷調查中,關于日本車商應如何應對中日關系危機的三個建議選項中,有43%的受訪者選擇了“潛心做好產品與服務,維護消費者利益”;有34%%認為日本汽車企業應“在日本國內更好地擔當起和平使者的角色”;“撇清與日本右翼勢力的關系”獲得了18%受訪者的認可。這意味著,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希望日系車商在改善中日關系中發揮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