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增速放緩 亟需政府松綁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餐飲業正處于“四高一低”的困境,企業倒閉不斷。餐飲行業是經濟景氣的晴雨表,在國內外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應加以扶持。
一方面,餐飲業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租金上漲、招工困難等現實壓力;另一方面,前些年餐飲業經歷了粗放式的高速增長,盲目擴張所留下的后遺癥也日益凸顯。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餐飲業的困境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要想渡過難關,不僅寄希望于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為餐企松綁,更重要的是,餐飲企業需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抵御外在壓力。
增速呈放緩之勢
“現在小餐館的生意真不好做,各方面的費用都在漲,但我們的菜價不敢輕易漲。”在北京從事餐館生意多年的王嘉先生無奈地表示。
事實上,不僅王嘉的小餐館生意蕭條,整個餐飲行業的情況都不容樂觀。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7月全國餐飲業平均增幅為13.1%,目前的增長率比商務部預計“十二五”期間16%的增長率下降了2.9%,下降幅度為18.1%,形勢復雜而且嚴峻。
與這些數據相呼應的,是中國烹飪協會近日公布的調查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餐飲業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成為2000年以后,除發生非典的2003年以外最低值。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上半年新門店擴張完成計劃的,比例僅為20%-30%,本土快餐品牌利潤不及8%。
“由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上漲,宏觀經濟降速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餐飲業盲目擴張加劇了餐飲業的困境。上述因素,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所以餐飲業的困境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業內人士簡愛華說。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的餐飲業呈現出“四高一低”的困境,即稅費、原材料價格、人工、房租越來越高,企業利潤越來越低。之所以出現餐飲業蕭條的局面,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經營中各項成本與費用增大,以及社會消費信心不足,是餐飲業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走出困境之路
然而,更不容忽視的是,經過前些年的快速發展,餐飲行業自身存在諸多短板也逐漸暴露,餐飲業粗放式高速增長所留下的后遺癥也日益凸顯。
“由于近幾年餐飲業粗放式高速增長,盲目擴張門店數量,單店營業額和服務質量雙雙下降,同時容易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經營管理能力下降、消費者滿意度下降,加劇餐飲業增速放緩。餐飲業應減少門店數量降低成本,緊抓消費者需求,以廉價實惠吸引消費者。”簡愛華說。
顯然,如何使處在寒冬中的餐飲行業走出困境,成為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寄希望于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為餐企松綁,另一方面餐飲業也要積極自救。“目前餐飲企業只有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抵御外在壓力。”簡愛華說。
在簡愛華看來,餐飲業應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緊抓消費者需求。餐飲業應通過品牌化增加產品附加值,通過規模化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同時,政府出臺的降低稅負、降低刷卡率的政策,有效地緩解了餐飲業目前的困境。”
蘇秋成認為,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的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將呈現永久性上升趨勢。從企業發展的內部環境來看,餐飲企業不能再依靠低成本廉價勞動力擴張,而應采取增強現代管理理念、加大節能降耗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文化建設等措施提高企業創新管理水平。
此外,有業內人士提出,應當提高針對餐飲行業的準入門檻和行業監管水平。部分餐飲企業應當注意提升行業自律,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取信于消費者,擴大客源以謀求長期、健康地發展。也有專家建議,政府對餐飲業的扶持也必不可少,適當減免稅收,有助于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