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制造業面臨第三次工業革命挑戰
汽車制造
中國汽車產業經過60年的發展,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的汽車制造大國。但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腳步日益臨近,中國汽車制造業面臨第三次工業革命挑戰。
今天上午,夏季達沃斯論壇導師、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論壇上談到新技術、全球化如何影響中國制造業。
徐和誼說,隨著生產的數字化和信息的網絡化,以3D打印機和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對傳統的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汽車工業的科技進步由量變到質變,汽車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這給中國汽車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增大了難度。
徐和誼認為,中國的汽車制造業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優勢:一是制造規模與能力已經達到世界水平;二是制造成本仍然具備一定優勢;三是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四是存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所以中國的汽車產業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危機是品牌的危機,根源在于產品缺乏技術的支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重塑中國汽車制造業乃至中國制造業的首要任務。中國汽車制造業需要國家明確核心技術戰略;企業要集成創新、開放創新,建立強大的自主研發體系;自主創新離不開合資合作,深化合資合作有利于自主創新;促進與汽車關聯產業的技術合作與同步發展。
徐和誼提出,中國汽車品牌重塑的路徑可從4個方面來努力:確立企業的品牌發展戰略;推出有技術特色、差異化的產品;加強品牌推廣與營銷;實現國際化經營打造國際化品牌。
相關背景
中國制造業之困局
中國汽車產業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支柱產業。從1990年僅占全球產量的1%,到2010年占全球汽車產量的23%,也就是說全球每生產5輛汽車,其中就有一輛是在中國生產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的汽車制造大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中國汽車工業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得益于中外合資與技術引進的產業政策。 合資企業已經在中國汽車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在乘用車市場,合資品牌汽車占銷量的60%以上,而產值占乘用車企業總產值的80%以上,利潤更是占汽企利潤總額的95%以上。
外部競爭
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挑戰。隨著生產的數字化和信息的網絡化,以3D打印機和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對傳統的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2011年9月,世界首輛3D打印機制造的汽車已經在加拿大溫尼伯市問世。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腳步日益臨近,汽車工業的科技進步由量變到質變,汽車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世界汽車工業技術圍繞“節能、環保、安全、智能”四大主題,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在不斷取得新的科技成果。在傳統內燃機方面, 在汽車制造方面, 在汽車材料輕量化技術、替代燃料技術、汽車電子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方興未艾,這給中國汽車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增加了更大的難度。
跨國公司戰略重心向中國市場轉移的步伐正在加快。 由于歐美國家發展低迷,發展中國家尤其金磚四國的經濟崛起成為帶動汽車市場增長的引擎。目前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泰國等國成為發達國家投資的重點。
第三個挑戰是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正在面臨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歐美等國不僅對中國汽車采取更加嚴厲的貿易保護政策,阻撓中國汽車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對于中國的公務用車的采購政策,有的國際品牌也提出了質疑。
從國內的發展環境看,汽車制造業也面臨著四個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從政策環境看,國家將不再出臺鼓勵性政策,而北京、廣州等地的限購政策使自主品牌雪上加霜。 二是從消費環境看,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速度在加快,汽車市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自主品牌的品牌劣勢難以適應消費者的高要求。三是從社會環境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適齡勞動人口在減少,導致人工成本上升,企業管理難度加大。四是從企業自身來看,搞自主品牌投入大,產出少,贏利困難,自主研發能力提升較慢,企業常常面臨生存危機和發展危機。
但是中國的汽車制造業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優勢:一是制造規模與制造能力已經達到世界水平,二是制造成本依然有一定優勢,三是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四是靠近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所以中國的汽車產業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制造業的危機是品牌的危機,而品牌危機的根源在于產品缺乏技術的支撐,這一點在汽車行業尤為突出。
需要國家明確核心技術戰略
企業要采取集成創新、開放創新的手段,建立強大的自主研發體系。自主創新離不開合資合作,深化合資合作有利于自主創新。有人說“人均GDP5000美元”是品牌消費的開始階段。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5400美元,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均GDP已超過一萬美元。隨著人們品牌意識增強,車企如果不加強品牌經營,就會很快被拋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