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銀行業改革勢在必行
目前,受銀行壟斷影響,國內企業融資成本明顯偏高,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打破銀行壟斷,加強金融機構競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社會融資總量有所改善,但國內融資條件仍然偏緊,名義貸款利率下降,但由于通脹下行,實際貸款利率仍然處在較高的水平。
業內報告顯示,從融資成本看,年初至今,經過兩次降準、兩次降息,社會融資總量出現改善,但各類融資方式的成本回調有限,特別是實體經濟的信貸成本仍然偏高。目前,中小企業從銀行渠道融資的綜合成本為8%—29.4%,其中利息成本占60%—90%;小額貸款公司渠道融資綜合成本為5.5%—24.1%。
分析師指出,與企業盈利相比較,目前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仍然明顯偏高。
實際貸款利率偏高
融資總量偏緊
7月份的數據顯示,銀行信貸增長僅為5400多億元,比市場預期的8000億元相差很遠。
盡管央行通過降低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調節銀行間流動性,但由此造成銀行體系的安全性資產占比下降,銀行惜貸情緒上升。據前瞻網了解,目前銀行普遍存在放貸利率上浮的現狀,一些銀行在基準利率上提升10%到30%。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自去年4季度以來,人民幣貸款的加權平均名義利率持續回落,但刨除企業出廠價格(PPI)通脹的實際加權平均貸款利率仍然較高,阻礙了實體經濟對貸款的需求。2季度實際貸款利率高達8.45%,超過了同期經濟增速。
今年8月以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規模已經達到3930億元,與調低一次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所釋放的資金相當。通過連續逆回購操作,市場利率有所下行,但是市場資金面偏緊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
社會融資總量代表的是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融資總量偏緊是企業的資金需求越發的捉襟見肘。而部分不良工作人員在攬儲指標壓力下,要求企業貸款以后還要存款,有的甚至要存50%。然后開給企業銀票和承兌匯票,承兌時又增加了成本。
最近,深圳市針對行業不正之風而使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采取了堅決措施,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顧宏偉指出,要堅決禁止對貸款中小企業搭售理財、保險等金融產品,不得以賬戶管理費、融資顧問費、業務手續費等名義變相收取不合理費用。
銀行普遍通過“以價補量”
策略盈利
惜貸及貸款利率居高不下的部分根源在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最近公布的中報顯示,招商銀行中期業績233.8 億元凈利潤,25.68%的增幅 ,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4家銀行凈利潤增長均超過40%。雖然有降準降息、利率市場化改革等利空因素,但上市銀行的上半年業績仍然“成績喜人”。
5家上市銀行的半年報顯示,雖然各項業務均有增長,但信貸業務依舊是其業績主要增長源,利差收入占比均超過50%。而在被上浮貸款利率的企業中,享受0—10%上浮空間的企業占比正在不斷縮小,上浮10%—50%利率空間的企業占比正不斷擴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央行二季度下調存準率及基準利率后,銀行機構沒有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貸款利率,是其利潤增長超預期的一大原因。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顯示,雖然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較3月份下降了3.44個百分點,但比重仍然達到67%。也就是說,近七成的貸款仍然是上浮的,而下浮的占比不到8%。
受偏緊的貨幣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普遍通過“以價補量”的策略保證盈利水平,造成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漲。
專家建議
進一步打破銀行壟斷
近期有研究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受訪者對銀行畸高利潤有所不滿,同時銀行收費項目多、霸王條款、服務態度差也均在其列。
雖然各項打破銀行壟斷的改革措施正不斷落實,但由于地方監管機構擔憂風險,進程較為緩慢。業內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推進金融改革,降低銀行業進入門檻,以加強金融機構競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有專家表示,在存貸比監管指標仍然沒有取消的情況下,銀行放貸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單獨降息恐難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整體放貸受限或資金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銀行定價權難以動搖,估計監管層或進一步放松貸款規模和管制。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融資方式和融資工具及銀行的信貸行為發生較大變化。2003年以前銀行信貸在整個社會融資中的比重達90%以上,而到2011年這種比重下降到58%。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額達到7.8萬億元,銀行信貸比重也只在60%左右。
易憲容稱,政府希望有更多的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直接融資渠道既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可降低銀行的風險。銀行在企業融資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