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家上市IT公司凈利潤下滑 智能手機盛宴結束?
智能手機盛宴結束?
近日,大部分A股的IT類上市公司中報顯示,56家公司出現凈利潤下滑。前瞻網記者調查發現,過去一年帶動整個電子板塊快速發展的智能手機概念股的業績大都開始出現大幅下跌,大部分電子類企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在130家電子類上市公司中,有98家上市公司已經發布中報,其中只有42家利潤上漲,56家公司出現凈利潤下滑。
2012年2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200萬臺,占全球總量的27%,居世界之首。盡管如此,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卻不容樂觀。
不少零部件廠商都在中報中解釋,自己所處的細分行業毛利出現下滑。例如長信科技主營行業毛利率下降3.32%至37.02%,錦富新材的主營行業整體毛利率下降5.6%至19.97%,金龍機電的主營行業毛利率下降5.42%至26.61%。
“電子股開始放量講故事的時候,就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深圳券商分析師指出,當行業毛利開始下滑時,由于產能增加,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通常會至少增長20%到30%,公司業績開始下滑厲害。
上述分析師指出,國內電子類上市公司大都缺乏壁壘,很容易陷入“放量-降價-放量-降價”的怪圈,因此公司的可持續增長性往往較差。
蘋果概念股業績或將延遲釋放
盡管iPhone4S和New iPad的銷量不如預期,但是蘋果概念股依舊是今年A股市場中最受追捧的上市公司。
生產耳機的蘋果概念股歌爾聲學今年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增長75%。另一個蘋果概念股安潔科技的凈利潤增長82%,業績同樣出色。
另一只蘋果概念股德賽電池的表現稍遜于市場預期,其上半年利潤增長19.9%,低于市場預期。這主要是因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只賣出了2600萬部iPhone,比第一季度的3500萬部下滑了25%,大大低于市場預期,間接影響上游廠商的收益。
業界普遍預計,蘋果即將上市的新一代iPhone及iPad將會延續大賣的勢頭。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現在制約蘋果產業鏈放量出貨的最大瓶頸并不是消費者對其的追捧,而是供貨不足的老問題。
蘋果一直以來以使用最頂尖的零部件而著稱,其產能往往受到技術的限制而在量產初期難以放量。例如目前普遍盛傳的iPhone5可能采用的新一代incell觸摸屏技術,受制于LG和夏普產能的不足很難大規模出貨,直接影響到其它蘋果產業鏈廠商的出貨。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iPhone5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將可能比原來預測的1500萬部還要低約400萬部,第三季度出貨將可能落在1000萬-1100萬部的區間。第四季度出貨預期也從原來的4500萬部降低到約4100萬部的水平。受制于上游關鍵零部件的量產問題,iPhone5的上市進度可能一再推遲,這將會使得國內蘋果概念股的業績釋放進一步推遲。
蘋果和三星的官司,對國內的蘋果供應商是另一個利空。在蘋果三星對簿公堂并徹底鬧翻后,蘋果勢必會減少從三星處的零部件采購。眾所周知,三星是蘋果在芯片、屏幕等關鍵零部件上的供應商,這會讓本來就供貨緊張的蘋果新一代iPhone和iPad出現產能瓶頸。因此,今年蘋果供應商的業績很可能不如此前預計的那么好。
手機零部件國產成新增長點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盡管電子類上市公司的中報大都難看,但電子板塊仍然漲得不錯。這是因為在整個經濟開始下行的情況下,電子行業是為數不多的具有成長性的行業,他認為現在就斷定智能手機行業的增長盛宴結束還為時尚早。
專家認為,一些過去由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供應商生產的高端零部件,接下來會加大力度向中國大陸的生產商轉移,這可能給A股的電子類上市公司帶來一波新的機遇。
例如華為和中興此前就飽受關鍵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困擾。華為和中興的手機之前選用了高通的芯片、三星的屏幕等高端零部件,由于這些零部件供貨緊俏,直接導致華為中興一度產能不足。接下來,這些手機廠商將會加大使用國產零部件的替代過程。
“為什么歐菲光今年業績好,就是因為聯想開始轉用國產的觸摸屏組件。”專家指出。今年上半年,歐菲光的凈利潤暴增574%,就是因為聯想的訂單開始放量——聯想手機去年下半年開始制定了主攻低端市場的策略,開始采購國產零部件,避開了產能瓶頸,從而帶動上游供應商業績大幅提升。
專家表示,許多手機廠商,原來用的是臺灣宸鴻、勝華的觸摸屏,現在可能轉成歐菲光和萊寶高科的,原來用的是臺灣奇美的顯示屏,現在可能轉成國產的深天馬和京東方的,今年下半年會有許多手機廠商加速采用國產零部件的步伐。
深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表示,下半年,隨著聯發科的手機芯片的快速放量,將大大加速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出貨速度。
下半年即將上市的蘋果新一代iPhone很可能將給智能手機帶來一波新的機遇,例如業界盛傳的iPhone5將采用的液態金屬外殼、incell觸摸屏、新一代電池等新技術,將有效帶動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升級換代。隨著新技術逐漸有日韓傳入國內,相關廠商將迎來新的機遇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