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出口遭遇寒流 外貿格局生變
前7月,國內服裝業遭遇寒流,出口出現負增長,而隨著成本上漲,服裝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指出,三季度是實現全年出口增長目標的關鍵時期,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穩定出口政策。“今年到明年,仍看不到一個可預見的形勢好轉的趨向,目前首要是落實政策。”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何佐賢說。
服裝出口遭遇寒流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全國服裝出口呈負增長,出口額829.4億美元,微降0 .2%,去年同期該類產品出口同比增速達到24.4%。歐、美、日三大主要出口市場形勢持續低迷,分列服裝出口省市前四位的粵、浙、蘇、滬出口形勢欠佳,降幅在1%-4%之間。
“我干了幾十年服裝出口,今年最差,比2008年乃至1997、1998年都還要差!”廣州阿的萊斯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勤說,“今年的訂單不到往年的三成,少得可憐!”劉永勤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做服裝出口,屬于廣東乃至中國最早從事出口的一批人。他說,出口市場非常蕭條,國外客戶都不敢下單,也很難議價。而國內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漲乃至翻倍,利潤壓減得厲害。
“對于企業來說,沒有利潤的話寧愿不做。”劉永勤說,據他所知,東莞很多服裝企業倒了,還有的企業紛紛搬到國外去。他認為,出口企業向海外遷移,是正常趨勢。“東南亞的服裝出口正在漸漸追趕、甚至超過我們。”劉永勤說。
相比東南亞,我國出口的優勢在于質量,“他們的質量現在不如我們,但也會進步。”劉永勤說,東南亞有的訂單做不了,客戶就給中國的企業做,他的公司就接了這些單,“利潤會比東南亞高一點。”
但這同時伴以量的犧牲,且面臨人才問題。“現在不是找不到人,是找不到高端的人。”劉永勤說,“低端的人足夠,但低端的訂單大量流失了,工廠從幾百人縮小到幾十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9年起,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兩年出現增長趨勢,2011年達到2479 .5億美元的高峰值。2012年始,形勢略顯暗淡,服裝出口增速放緩。以日本為例,2012年上半年從東盟國家進口服裝量同比增長22%,而從中國進口量同比減少4%。
傳統出口商品競爭優勢減弱
服裝出口是典型例子,或許代表了中國傳統出口產業面臨的普遍境遇。
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競爭優勢的衰減最為明顯,值得欣喜的是,近幾年,機械和運輸設備保持了相對優勢。業內認為,這一趨勢放映出中國對歐美出口結構正在優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5年開始,資本、技術密集型的“機械及運輸設備”競爭優勢對于出口的提振效用在減弱,而資源、勞動力密集類型的“按原材料分類的制成品”和“雜項制品”的競爭力對出口增速的提升幅度也從2008年開始衰減,上述三類產品出口占對歐美出口金額的90%以上,其競爭優勢減弱導致中國對歐美出口增速回落。
分析師認為,相較于東盟國家來說,中國的單位勞動生產成本的優勢漸失。由此,未來,“中國制造”在歐美國家的市場份額將穩步回落。
出口增速保10不樂觀
企業對此的應對,只有轉型升級。劉永勤說,該公司已兼做內銷,且專門組建了電子商務部,將其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廣州衣美制服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治武表示,該公司集中做內銷,做中高端市場,目前發展不錯。
“今年到明年,仍看不到一個可預見的形勢好轉的趨向,目前首要是落實政策。”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何佐賢表示,廣東省及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出口企業的支持政策,包括人才、品牌、技術等公共服務,以及結構性減稅、減免3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企業適應能力要提升。”何佐賢分析,長期以來,出口中小企業的人才、品牌、技術等發展不足。當前要用倒逼機制,“有條件的企業政府推動轉型,落后的企業只有被市場淘汰。”
而對于今年出口增速能否保10,業界持有疑慮。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全年出口能否穩定增長,第三季度很關鍵,下一步國家會繼續完善相關政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