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減少或導致明年房地產供應緊張
房市投資回落
上半年,盡管房市調控依然嚴緊,但少數城市房價仍然逆市上漲。根據國務院督察組的報告,各地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既然調控政策已經得到很好落實,為何房價依然居高不下?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而住宅市場投資規模增速受到限制,顯然會影響到未來住宅供應量的增長,有可能加劇而不是改善房地產市場供需失衡的格局,進而增強消費者的漲價預期,促動提前消費,并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國家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特別是對于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需求的抑制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房價回落的預期目標。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前7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6.6%,商品房銷售額2.9萬億元,下降0.5%。商品房銷售額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銷售面積的下降幅度,因此我們可以近似地認為商品房的名義銷售價格是上漲的。在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需求被擠出的情況下,房價仍然沒有出現回落趨勢,是否預示著消費性住房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住房市場依然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在供求失衡和市場機制作用下,房價上漲將是必然結果。當然,如果沒有現行的調控政策,房價上漲幅度還有可能更高。
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價格穩定的基本手段,應當是刺激房地產業增加供應,但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直接影響下,房地產企業普遍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限制了其投資規模和生產能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增速自去年以來逐月下降,前7個月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6.2%,是近年少有的個位數增長率,去年同期則是增長23.1%。
資金緊張無疑會迫使企業控制開發進度和節奏。以住宅市場為例,全國住宅投資規模累積量增速自今年年初以來一路回落,從2月的23.2%下降到7月的10.7%,其中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投資規模增速從18.9%下降到13.3%。住宅市場投資規模增速受到限制,顯然會影響到未來住宅供應量的增長。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超額利潤是促使生產者增加投資和產量的直接原因。而在我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中,調控政策對房價上漲形成無形壓力,價格對于投資的指導作用削弱,開發商不太容易從未來的房價上漲中謀求超額利潤,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追加投資的動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前7個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0.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7.7億平方米,下降13.4%。在發達國家,這一指標的下降預示著住宅市場正在走向蕭條,而我國的情況顯然并不是這樣。
一方面市場存在旺盛的購買需求,另一方面是供應方陷入資金困局。諸多障礙阻止更多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比如,行業性或地區性進入門檻,將產業投資資金攔在門外;主業并非房地產業的企業被要求限期退出;社會閑置資金流入房地產業缺乏合理渠道;現行的土地拍賣機制和諸多稅費項目,增加了房地產開發成本等。
對于如何增加住宅市場的有效供給,學界向來有截然不同的兩條思路:一為政府主導思路,一為市場主導思路。所謂政府主導思路,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面組織房地產開發和投資,以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集資建房等非商業性模式,作為滿足群眾住宅需求的主要手段。所謂市場主導思路,強調打破行業和地區壟斷,發揮市場機制基礎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流入房地產業,以增加商品住宅供應的方式,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現行的市場調控政策實際上是對以上兩條思路的綜合,仍然寄希望于市場機制,以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為主導目標,同時又對市場運行實施了較強的行政干預。實踐證明,調控政策對于消費者產生了較強的約束力,而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則偏弱,主要體現在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方面。據國務院督察組報告,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完成率較低,有的城市完成還不到計劃的10%。
有效的土地供應是住房建設的先決條件。地方政府出于調控本地土地價格,增加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考慮,有可能在價格走低時減少土地供應,目前還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強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至于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在信息公開、誠信交易方面的要求,由于缺乏細致統一的可操作性規定以及相應的懲戒措施,使政策力度有所減弱。
顯然,增加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住宅市場的有效供應量,需要在增加土地供應的前提下,積極擴大房地產行業投資規模。目前可以考慮的措施包括: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采用多種融資手段,增加到位資金數額,銀行和證券監管部門應為此創造必要的政策環境;推動實現房地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符合條件并有投資能力的企業和機構投資者進入房地產行業;繼續弱化房地產特別是住宅的投資功能,堅持和完善現行的限購措施,適當增加以投資為目的的住宅的持有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