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生物質電廠全部虧損 急尋出路
生物質電廠環保可持續,但成本投入過高,又缺乏政策扶持,發展中存在問題重重。據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日前透露,該省已建成投運的13家生物質發電廠,家家虧損。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至今已在如東、淮安、泗陽、鹽城建成投運4座生物質發電廠,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家家長期虧損。曾號稱裝機容量“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興化中科生物質發電廠,運行不到一年就因巨虧而停產。
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分析師錢春潮認為,生物質能電廠全面虧損有多重原因,同時折射出諸多問題。首先,回收成本增加,嚴重制約了生物質電廠盈利能力。受人工成本上漲影響,秸稈回收費用大幅增加,遠距離收集秸稈已經不太現實,生物質電廠遭遇“原料荒”。農業部門對秸稈收儲有補貼政策,但門檻高,要求收儲點必須達到6萬噸才享受補貼,而鮮有企業能達標。
其次,扶持政策乏力。生物質電廠除了享受國家給予的0.75元/度的上網電價外,在規劃、用地、環保、稅收等方面并無優惠。而發達國家在價格激勵、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方面都有較多舉措助推生物質電廠發展。扶持政策的乏力使得本來經營能力就一般的生物質電廠在面對電力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惡劣環境時顯得力不從心。
最后,生物質能市場化進程急需加快。相關政府部門應從電廠選址、秸稈收集、發電、輸電、售電等各環節協助企業,加強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使企業盡快擺脫嚴重依賴財政生存的狀況。同時,企業應當盡快建立秸稈收儲體制,為生物質發電項目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分析師錢春潮指出,生物質電廠屬新能源項目,長期得到國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也積極出臺舉措,響應國家發展新能源的號召。不過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多重問題:企業盈利難、經營模式落后、補貼措施落實不到位等。生物質電廠應當盡快建立市場機制,走市場化道路,實現電廠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我國發布的“十二五”規劃明確,“大力發展沼氣、作物秸稈及林業廢棄物利用等生物質能”。該政策出臺,預示著生物質能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未來投資及開發都有較好的前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