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棉花價差擴大 紡織業越產越虧
等待棉花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華孚色紡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紡織業的虧損面超過80%,企業承壓程度和持續期遠大于2008年。
山東德州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也表示,今年,全部使用棉花為原料的純棉紡織企業,都處在虧損狀態;同時使用棉花和化纖的混合紡織企業,則是處在微虧和微利之間;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纖的企業,有盈利,但是盈利程度比前幾年大幅下降。
“高價買進棉花,低價賣出紗線,這樣周轉對任何一個企業都撐不過一年的。”肖山對記者說,“今年以來,已經很少有企業敢買期棉了,一般中小型企業都是現買現用,大企業也盡可能少用期棉。”因此,進口配額成為紡紗企業的救命稻草。今年的配額發放一直比較緩慢,這是令許多想拿到便宜外棉的企業頗為頭疼的問題。
“全行業都在等待棉花。”肖山說,“上半年,紡織行業閑置產能的缺口只能通過進口棉紗來彌補。”
由于我國棉紗進口沒有配額限制,因此,棉紡企業更愿意選擇直接從印度、巴基斯坦進口棉紗,再轉手賣給下游紡織面料企業或服裝企業。
“也有很多棉紡企業不得不將產能直接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生產出紡紗再出口到中國來。這樣直接削弱了國內紡織品競爭優勢。”肖山說。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歷史數據計算, 今年1-5月棉紗出口數量同比下降9%,棉紗進口同比增長78%,純棉坯布進口同比增長133%,棉制品出口額同比下降3.4%。而紡織業同樣又都面臨著一個產能過剩的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