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大實施惠及人民政策
新疆作為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當地物產極為豐富。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前提下,新疆政府對當地經濟發展做了一系列規劃。
12月27日,在石河子召開的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新疆將對見效快、就業容量大、資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較低的勞動密集性產業,以及具有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傳統工業,還有積極發展大棗、杏等林果的深加工產業,制定示范基地評審標準和發展規劃,率先建立8—10個民生工業示范基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庫熱西·買合蘇提在會議上表示,今后要讓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新疆人民,要更加注重產業富民,充分利用對口援疆機制,把推進援疆省市產業轉移與發展受援地區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援疆省市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擴大產業惠民上下功夫,著力發展一批見效快、有利于擴大就業、增加人民群眾收入的富民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培育自我發展能力,通過產業項目帶動就業,吸納就業,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得到實惠,走向富裕。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新疆在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中,人民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善。實現就業再就業43萬人。當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88元。見此,本次規劃的認真落實,將為新疆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