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出臺
紅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對許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稱紅木家具為人文家具、藝術家具。然而有很多人卻一直在為“假貨”而煩惱。
今后,喜愛紅木家具的消費者,購買紅木家具如遇“造假”將有法可依。歷時兩年的新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近日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公布,并將于明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是時隔11年,國家首次對舊版“紅木國標”進行修改和補充。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紅木家具新國標的出臺,不僅會有力地打擊造假制假的商家,促進紅木產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也為原料日漸稀缺的紅木家具行業,“指出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從文化意義上講,這對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紅木家具的傳承,同樣有著積極的意義。
消費者權益尤受重視
據悉,紅木家具行業經過近30多年來的發展,行業內始終存在“生產工藝落后、原材料以次充好和產業集群化程度較低”等諸多亂象。
2000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紅木)》(以下簡稱舊版國標),至今已經11年,市場在變,規范標準卻一直未動。隨著紅木市場與原標準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立紅木行業新標準已“迫在眉睫”。
據了解,新版國標有三大關鍵內容。一是生產前木材須進行標準檢測,而且該標準還提倡開發和使用新型的紅木原材料;二是產品將配一張全國統一的《紅木家具產品質量明示卡》(相當于產品“身份證”),在該卡運用后,商家的產品不僅要明確標示產品的執行標準、產品工藝分類、產品質量等級、產品適用范圍、產品主要用材、產品涂飾與裝飾工藝等信息。而且,標識規格統一,若消費者發現產品“貨不對板”,可把“明示卡”作為申訴和索賠的證據;三是要求所有銷售商,在銷售之后必須提供產品保修、產品退換、超出保修條件及保修期的產品收費條件等,相關的售后服務內容。可以說,新版國標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權益。
行業、文化發展兼顧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舊版國標把33種紅木歸為“5屬8類”,并規定深色硬木家具產品中,用材符合國標規定的產品稱為紅木家具產品,限定了紅木家具產品的定義和主要用材的范圍。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舊標準也“限制了紅木家具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此次,新版國標主要包含了紅木家具的范圍、術語和定義、要求和質量明示等十項內容。該標準“首次對紅木家具的定義進行了明確和規范,并規定了以產品主要使用木材的樹種名稱來命名和標識紅木家具”。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標準的出臺實施,必將對紅木家具市場的“亂象”起到打擊遏制作用,對規范當前紅木家具行業內部的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紅木家具良性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紅木新版國標的出臺,被稱為人文家具、藝術家具的紅木家具不在具有欺騙性,為紅木家具的市場擴大排除了不利因素。不難看出,未來紅木市場必將更加興盛。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