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因準確政策而迅猛前行
在社會主義經濟前行的浪濤中,廣州無疑早已成為國人眼里的焦點。其實在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廣州也并非一番風順,良好的應變措施成為廣州迅猛前行的必要因素。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廣州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廣州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沉著應對危機。在政策有力扶持、內需有效提升、信心顯著增強等綜合因素帶動下,廣州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度影響全球經濟,廣州主動出擊,大力實施“退二進三”、“騰籠換鳥”等戰略,探索保增長與自主創新、保增長與調整結構、保增長與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最終化危為機、彎道超越,實現經濟平穩增長。
如今的廣州,正迅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世界工廠”向“中國服務”飛躍,從“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嬗變。
調結構:“騰籠換鳥”六大中心區發展現代服務業
五六十年代的紅磚老廠房、名模、名設計師、T臺秀……交融成廣州最新鮮的國際時尚風氣,使這里成為廣州創意的新名片——TIT創意園。目前TIT年收入近2億元,直接帶動約150億元規模的產業鏈。
騰籠換鳥、產業轉型升級驅動了廣州發展。廣州不斷培育出《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影響力大的原創產品,年營業收入超過400億元、利稅超過30億元。據測算,廣州市進行“三舊”改造“騰籠換鳥”,每年可拉動投資1000億元。
通過“退二進三”、“騰籠換鳥”,廣州對城區發展產業布局重新謀劃。6個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6個新城區和3個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大力打造產業集群。市區內的化工、啤酒、紡織等行業把生產基地外遷,總部留在廣州,加快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在城市中心區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使廣州服務經濟特征進一步增強,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59%提高到2010年的61%,而且使廣州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市半壁江山。
自主創新:3年實現300項關鍵技術突破
通過自主創新提升制造業水平,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基石。
世界最先進的5萬噸半潛船在龍穴造船基地交接,廣汽首款自主品牌轎車“傳祺”、廣汽本田首款自主品牌理念S1車型順利下線……廣州加大創新力度,實施企業管理和經營模式“雙創新”工程,取得一系列成果。
近3年來,廣州市爭取國家、省、市財政10多億元,重點支持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實現300項關鍵技術突破,開發了多屏處理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領先的新產品。
廣州實施“七大技術改造工程”,推動120家企業開展總投資超過160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積極推動新材料、數控設備、鋼琴制造等領域的一批企業引領國內行業技術發展和標準制定。加快發展工業設計,舉辦國際設計周、工業設計大賽,率先在工業設計示范園區開展技改項目招標,推進開發區工業設計產業化基地建設,基地48家骨干企業以工業設計引領產業發展,新產品率均達60%以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如今廣州集聚了如珠江鋼琴、珠江啤酒、555電池、金頁新聞紙、雙喜卷煙、萬寶冰箱、歐派櫥柜、雙橋味精、虎頭電筒等一大批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名牌,市場占有率高。珠江鋼琴為全球最大的鋼琴制造商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之一;國內最大的體育用品生產商雙魚集團其品牌已步入國際知名品牌行列;虎頭電池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干電池生產出口企業;珠啤集團率先在國內推出瓶裝純生啤酒,150萬噸產能為全球單廠最大的啤酒釀造中心之一。
截至2010年,廣州市工業已擁有1.5萬億元的產業規模,1840億元的利稅和270多萬從業人員。今年1~10月,全市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852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126億元,比增15.1%。
隨著轉型升級的步伐,廣州經濟發展正在實現綠色增長
從廣州市經貿委獲悉,騰籠換鳥使水、氣、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截至今年7月,廣州共有157家“退二”企業完成搬遷、關停,減少二氧化硫6943.75噸,氮氧化物7245.24噸,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空間布局,廣州市整體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由2008年的94.26%提高到2010年的97.81%,優良天增加到357天;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由2008年的82.63%提高到2010年末的100%。
廣藥白云山總廠等一批企業榮獲全國節能減排領軍企業。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單耗大幅度下降。廣州市通過清潔生產驗收的99家企業每年產生經濟效益達5.56億元,節約能源22.37萬噸標煤,節水1050.28萬噸。全市工業用電占全省比重12.6%,而利稅占全省的25%,電創效益全省第一。
不難看出,在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廣州的有效應對措施起到巨大的作用,正式這種隨時轉為危機的針對性措施,才讓廣州取得今天這樣喜人的成績。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