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政策扶持桐城經濟前行
如果大企業為一個城市的門面及動力,那么中小企業就是一個城市的根本,只有中小企業的快速前行,才能讓城市發展的更加迅猛。
一、出臺“真金白銀”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桐城市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幫助中小企業搞好發展規劃,鼓勵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不斷推進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完善中小企業發展激勵機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加大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桐城市就設立了1000萬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按企業技改投入5%的比例對技改企業進行貼息補助。同時,該市每年拿出200萬元對做出財政貢獻的工業企業進行評優評先獎勵。另外,每年還拿出100萬元對鎮、街道工業集中區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通過以獎代補、貼息補助等政策杠桿,引導中小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步伐,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截止目前,全市現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150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個私企業完成工商稅收占全市總量的80%以上。全市私營企業個數和居民人均存款余額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著力優化融資環境,增強金融支撐。
桐城市積極拓寬融資渠道,著力優化融資環境,千方百計為中小企業擴大規模、增添設備、購買原料、創新技術提供融資支持。截至目前,該市融資擔保機構已發展至7家擔保公司和5家小額貸款公司,凈增貸款余額達7億元以上。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資金“燃眉之急”,同時大大激活了民間資本,引導民間融資走上規范合法化道路。同時,該市還在全省率先嘗試“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將商標的無形資產轉化成“真金白銀”。繼開展商標權質押貸款之后,該市又先后推出了同企樂貸款、國內發票融資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動產質押等新型融資手段,為企業融資搭建新平臺。繼續加大銀企合作力度,自2001年以來,桐城市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銀企對接會。
三、加大服務體系建設,“貼心服務”送上門。
圍繞“工業立市”戰略,積極搭建監測調度平臺,將中小企業納入重要的服務對象。對全市119家翻番企業實行統計分析和動態檢測制度,對33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建立信息直報制度,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確保全年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增長。該市還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實施“訂單培訓”,減少企業的負擔和用工成本。同時,該市加強行業技術引導,發展產業集群。該市通過建立完善行業技術協會和行業技術檢測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產業集聚。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