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區域經濟>產業集群>全國主要地區產業集群
大營皮毛產業集群
大營皮革聞名國內外。大營是一座擁有三千年裘皮發展歷史的古鎮,全國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和銷售中心之一。大營,座落于冀南平原東南部,位于京九鐵路與省內邢德公路的交叉點,轄91個村居,現有人口7.1萬人,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大營的裘皮加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有力的推動了大營經濟實力的增強。當地連續17年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會",大大提高了大營裘皮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歷史較好年份,全鎮裘皮加工業實現產值75億元,上交稅金2.3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130元。大營鎮先后被評為全國500家小城鎮試點鎮、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省小城鎮改革發展試點鎮,2006年3月被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毛皮產業基地”稱號,2008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裘皮制品及輔料第一市”、“中國市場名鎮”,被中國皮革協會命名為“中國皮草科學發展示范基地”。
一、發展現狀
縱觀國內外各大皮草市場,從北京的大紅門、雅寶路,到浙江的崇福、海寧,從武漢的漢正街到廣州的中大、虎門和深圳的華南城,從重慶到福建的石獅,一直到國內外莫斯科的唐寧街等等,大營生產的皮草產品無所不在,占到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以"規模大、品種多、價格廉"而享有盛譽。大營,如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皮毛加工集散地,其皮毛產品包括原料皮、裘皮褥子、裘皮服裝、裘皮飾品、裘皮編織品、毛領帽條、羊剪絨、工藝品、裘皮手包、毛革手套等十大系列1600多個品種。大營裘皮產業之所以創造了如此眩目的經濟奇跡,就是因為背后有支撐她的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深厚基礎和文化底蘊,即大營裘皮產業所具有的不可復制的六大優勢:
(一)裘皮文化源遠流長。大營是中國裘皮文化的發祥地,相傳商末丞相比干就在大營一帶發明了制裘工藝,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曾下旨賜封棗強大營為"天下裘都"。明朝嘉靖年間,營皮被額定為"土貢",鄭和下西洋時名揚海外,大營裘皮以"皮板柔軟、毛眼遂適、色澤協調時尚"而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清道光年間,英、俄、日、荷等十多個國家的客商在大營設有皮貨棧。如今,大營一帶"村村干皮毛,戶戶搞加工,人人懂經營"的局面已經形成。營發展到今天,已形成以大營為中心,擁有加工企業和攤點1.4萬家,輻射到周邊5市縣500多個村莊,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方圓達百里的皮毛經濟圈。三千年裘皮文化的浸潤,祖祖輩輩手藝相傳,使大營與皮草血脈相連,從而形成濃厚的裘皮文化氛圍。
(二)加工能力首屈一指。大營,作為我國裘皮深加工基地之一,具有龐大的加工群體和十分突出的生產能力:
⒈皮毛褥子,產銷量居全國之首.加工皮毛褥子是大營裘皮產業的傳統強項.在大營周邊村莊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加工皮毛褥子的手藝.現在每天都十幾個集裝箱的兔皮生皮從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源源不斷地發運到大營,在這里被迅速的加工、銷售。現在大營加工的兔皮褥子占到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除銷往國內的崇福、廣州、深圳和香港等地外,還銷售韓國、日本等國。
⒉編織產品,產銷量居全國之首。皮草編織是大營的另一大特色,其產品主要有圍巾、披肩、皮草包、服裝、胸花等,這里的皮草編織制品以規模大、花色品種全而聞名,款式設計不斷推陳出新,融入了許多時尚元素。現在大營的皮草編織廠家和業戶達到2000余家,其產品一部分被國內消化,另一大部分通過外貿渠道銷往國外。
⒊毛領帽條,產銷量居全國之首。如今皮草配飾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它使得服裝具有高貴典雅、活潑飄逸的風格。大營加工的毛領帽條在全國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它們大多被輸送到了全國幾大服裝生產基地,進入了當地的服裝輔料市場。同時,來自國外的訂單數量也頗為可觀。
⒋裘皮服裝,出口俄羅斯的最大基地。大營生產的裘皮服裝在國內外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其中以水貂服裝為主,主要出口俄羅斯。北京雅寶路、黑龍江的黑河、綏芬河等中俄邊貿市場的服裝大部分產自大營。而在莫斯科的唐寧街,大營生產的裘皮服裝更是占據了70%的份額。大營是名副其實的出口俄羅斯最大基地。
⒌其他皮草產品。除以上幾項之外,大營的皮張在國內也占據重要地位,上市的品種主要以狐貍、貉子、獺兔為主,被輸送到全國各地。此外,大營的皮毛碎料市場也很有優勢,國內外各地的裘皮生產下腳料匯聚于此,經過精心加工,變廢為寶。
(三)人力資源得天獨厚。一業興帶動百業興,大營裘皮加工業的發展,不但增強了本地的經濟實力,而且也影響帶動了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營有裘皮加工企業及業戶14000家,從業人數達到15萬人。大營裘皮加工業以輻射到周邊5市縣300多個村莊,形成以大營為中心方圓百里的經濟圈。經過多年的沉淀,大營擁有了裘皮加工的各類專業人員,涉及設計、加工、銷售各個裘皮生產經營環節,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構成了大營鎮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力資源。
(四)產業鏈條堪稱完美。從產品結構上說,大營裘皮從生皮到半成品、成品,包括了九大系列近3000個品種;從生產工藝上說,大營裘皮加工從鞣制、硝染、印花到裁剪、縫制、吊制等等,各個環節都有較強的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從產業格局上說,既有占地1.5平方公里、已入住上百家裘皮生產企業的大營皮毛工業區,有已建成使用的大營污水處理廠,又有以大營國際皮草交易中心為代表的市場平臺。隨著當地養殖業的興起,構建起了大營裘皮加工業的完美鏈條。
(五)市場體系完整有序 。在縣委、政府"產業先行,市場拉動"的戰略引導下,伴隨著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中心一期工程的落成及二期工程的奠基開工,大營鎮"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大營鎮的皮草市場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大營國際皮草交易中心、大營裘皮原料交易市場和太和假日酒店。已建成使用的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中心總建筑面積達70000平方米,可容納1600多家皮草廠商,主要經營裘皮服裝、裘皮褥子、皮毛編織產品、毛領帽條等各種裘皮制品,已于2006年4月25日盛裝開業。大營裘皮原料交易市場位于交易中心北鄰,占地95畝,可容納2000多家生皮經銷商,規劃有水貂區、狐貍區、貉子區、獺兔區等七大區域,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太和假日酒店建成后,營業面積將達2萬平方米,裙樓3層,主樓16層,集餐飲、客房、休閑、會議、娛樂、商住為一體,建成后將成為大營鎮及棗強縣的標志性建筑,將極大地提高大營鎮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帶動大營鎮商貿服務業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六)集群優勢資源互補。如果以更大的視野視察大營裘皮產業,不難發現,以大營裘皮加工區域為中心,北有肅寧的尚村、蠡縣的留史生皮市場,南有清河羊絨市場,西有辛集革皮市場。幾大市場各有優勢、相互錯位,又密切聯系、資源互補,構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