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區域經濟>產業集群>全國主要地區產業集群
余杭家紡
余杭全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6個鎮、14個街道,200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4.84萬人。地處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
余杭區及周邊余杭紡織業歷史久遠。據史料記載,早在秦漢時期余杭就有比較發達的絲織業,到南宋絲織業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成為著名的絲綢生產和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余杭家紡業如虎添翼,發展迅猛。20世紀80年代末期,運河、崇賢、仁和一批紡織面料的經營者陸續辦起了家紡生產企業,邊生產邊銷售,由僅有幾臺織機起家,到90年代逐步發展成規模較大的家紡企業,同時帶動了周邊一大批從事家紡的生產企業,并逐漸形成塊狀特色經濟特征明顯的家紡產業集群。2002年余杭區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家紡協會授予“中國布藝名城”稱號。余杭絲綢更是因為入選2001年APEC會議各國元首唐裝面料而享譽海內外,獲得“中國絲綢織造基地”的美名。
余杭家紡產品主要有窗簾、沙發布藝、床上用品、靜電植絨、花式紗線等。2006年余杭家紡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2.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51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8家,擁有各類織機超過2萬余臺,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余杭家紡產品60%以上出口,產品主要銷售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地。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家紡業已成為我區擴大出口創匯、增加財政收入、安置勞動就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余杭家紡業已形成了紗線、織造、印染、成品及紡織機械、紡織軟件等門類較全、配套協作的產業體系,并形成了專業化分工協作。產業鏈的逐步延伸帶動家紡產品由窗簾、沙發裝飾面料向上游原線與下游成品發展,如龍頭企業“奧坦斯”斥資建造床上用品生產廠,目前已正式投產,正全力打造“依特曼”成品品牌。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原料市場及終端賣家的發展,余杭臨平輕紡原料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人造纖維集散地,而“布老虎”作為終端賣家通過整合余杭家紡資源,推出國內首倡的“整體家紡”新概念,其加盟連鎖店已發展到100多家。
余杭家紡產業從織錦面料發展到色織大提花,在傳統技術上一直具有優勢。近年來,余杭區家紡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大量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畢加諾”、“SOMIT”、“史陶比爾”等國際先進織造設備,大大提高了織造能力及水平;“眾望”、“奧坦斯”等企業還引進了先進的后整理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此外,一批依托高等院校的高新技術企業如易紡數碼、國家紡織CAD余杭科技中心、現代數碼紡織技術與創新產業基地等紛紛落戶余杭,大大提升了余杭家紡的設計、研發能力,特別是數碼紡織技術的應用,已走在國內前列。目前余杭區家紡企業中共有國家級研發中心1家、被認定為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6家。由 “奧坦斯”負責起草的《紡織品裝飾用織物》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實施;依托浙江大學技術的 “恒紡數碼”自主研發的1344、2688、6144針電子提花機籠頭,其各項經濟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而價格僅相當于國外同類產品的1/3,在國內外市場極具競爭力。
余杭家紡行業在注重創新的同時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目前區家紡行業已有國家免檢產品2只、省市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20余只。2006年1月,余杭區正式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商標協會認定為“浙江省家紡產業商標品牌基地”。此外,家紡協會也已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余杭家紡”集體商標,目前已通過初審,被國家商標總局正式受理。
2006年家紡研發中心、會展中心、培訓中心、檢測中心四大中心建設項目正相繼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2005年掛牌的家紡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國家紡織服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家紡布藝實驗室)為眾多的中小家紡企業提供設計、研發、咨詢、檢測的公共平臺,家紡培訓中心將每年為家紡企業輸送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及一線工人。
余杭區家紡協會組織家紡企業以整體形象亮相各類專業展會,抱團參展,集中展示區家紡產業的整體實力,為打造區域品牌吶喊。余杭區家紡協會牽頭,聯合海寧、紹興家紡協會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浙江(中國)家紡展,在展會規模、參展客商、影響力等不斷提升,該展會已被列入杭州“西博會”展覽項目,并在2006年獲得“西博會”創新獎的殊榮。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