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千人計劃創業園 優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
近年來,上海市不斷采取措施政策,大力引進產業高端人才。
“創業園主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我們希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進行深度創業和二次創業。”
曾經覺得上海“門檻太高”,寧波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首次創業選擇了寧波。多年之后,姚力軍重新回到上海發展,他笑稱自己是被上海市有關部門和區縣領導“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召回來的。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昨日(6日),以“推動上海創業精神”為主題的“2012年上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活動周”拉開帷幕。姚力軍、楊光華等6支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簽約落戶位于上海奉賢區的“上海千人計劃創業園”(下稱“創業園”)。
“我們決定重回上海,并不是這里的創業門檻變低了,而是我們的客戶、市場都在這里,回來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姚力軍表示,“以前,民營企業家對上海總有一種‘敬畏感’,如今卻切實感受到了上海市政府部門服務意識的轉變,這點對民營企業很重要。”
政策聚焦突破
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在開幕式上表示,上海未來的發展取決于人才。在政策上,要加大對人才落戶、住房、教育、醫療和創業融資等政策的突破力度,優化服務,進一步增強上海對人才的吸引力。
同日,《關于建設上海千人計劃創業園的若干政策意見》(下稱《意見》)正式頒布。《意見》由上海市委組織部會同發改委等16個政府部門共同制定,包括產業發展、融資扶持、科技創新、生活安居和人才激勵等政策內容。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周亞表示,《意見》適用于在創業園注冊企業并實際經營的中央和上海“千人計劃”人才,或者相應水平的高層次海外領軍人才及其團隊。
《意見》指出,將設立“千人計劃”人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奉賢區首期投入1億元,用于支持創業園內“千人計劃”人才創業。
“我們還將選取10~20家具有豐富早期創業投資經驗的創投基金,管理資金規模約50億元,組建上海‘千人計劃’創投基金聯盟,重點投向落戶創業園的‘千人計劃’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周亞稱。
“創業園主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我們希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進行深度創業和二次創業。”奉賢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戴晶斌表示,“有很多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十余年,公司發展面臨瓶頸,進一步發展需要土地、需要空間,奉賢仍然具有成本洼地的優勢。”
上海比昂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楊光華表示,公司預計將在創業園投資2億元左右,建立項目的產業化平臺。“我們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已經發展得很好,但項目產業化需要用地,張江已經沒有合適的土地供應,研發成本也已經很高。”
人才結構仍存瓶頸
此前,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曾多次感慨“上海為何出不了馬云”。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表示,由于落戶難、住房成本高、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缺乏高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已經成為上海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姚力軍表示,對于海外歸國創業人員而言,融資扶持和優惠政策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創業者選擇地域的最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機制和軟環境。
“我們公司為了建立技術支持和研發中心,考察了長三角很多城市,去年年底,我還在猶豫要不要選擇上海。”姚力軍說,“低成本和優惠政策,并不是我們選擇的關鍵。”
“在其他城市考察時,我們發現,如果政府服務跟不上,企業發展會很麻煩,一方面是政府為企業服務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是辦事效率。”姚力軍說,“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都說要給企業多少種子基金,其實這只是解決企業的一時之需,不是長遠之計,幾百萬元的資金優惠和支持,不如一個良好和健全的服務體系。”
日前結束的上海十屆市委二次全會提出,上海制造業轉型之路有兩條:一是“兩頭在滬”,即研發和銷售在滬,生產在外;二是順應“第三次工業革命”趨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對此,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瑜表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將使制造業競爭力不再取決于成本,而是取決于技術。“這對上海而言是一個有助于轉型升級的好機會,上海能否把握良機,關鍵還是人才。”
前瞻網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近400萬人,共有兩院院士164人,占全國的11.2%。
然而,王瑜也坦言,目前上海人才資源的結構性瓶頸仍很突出。“上海人才集中在教科文衛領域,建設‘四個中心’的金融、航運、貿易人才相當匱乏。”王瑜稱,“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人才也十分緊缺、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滿足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的需要。”
此外,創業型人才也十分匱乏,這將是未來上海吸引人才的一項重點工作。“上海將努力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實現他們的‘中國夢’。”
自2008年中央組織部牽頭組織實施中央“千人計劃”以來,全國已引進七批共2263人,其中上海共引進340人王瑜表示,目前上海引進的大部分為創新人才,創業人才比較少,目前僅有48人,只占上海引進‘千人計劃’人才總數的14%,后期仍要加強努力,繼續推動人造引進計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