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新城: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
通州新城核心區規劃圖
位于北京市東南部的通州,近鄰北京CBD,受益于北京東擴,素有“一京二衛三通州”之稱。前瞻網記者獲悉,在最近召開的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北京市明確了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并指出,未來將把通州新城的功能按照城市副中心的要求進一步來明確,為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增加新的承載力。
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制約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矛盾因素有很多,比如全球影響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高端功能還不夠強大,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然而,憑借當前的單中心城市格局,北京很難滿足這個要求,需要尋求更大空間來承載與完善高端城市功能。從東京等世界城市發展經驗來看,城市副中心就是承載世界城市高端功能、僅次于城市主中心的重要空間載體。
日前,在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確了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定位,這也是北京市圍繞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
從紐約、東京、倫敦等公認的世界城市發展歷程來看,一個世界城市除一般性城市功能外,還應該有強大的全球資源配制能力。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國際組織聚集、高端企業總部聚集、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創新中心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功能。這些高端功能不能僅僅依靠城市的中心城區來承擔,還需要分散在城市中的不同區域來實現。
事實上,北京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就明確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國際國內資源,盡快形成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際新城”,這已經初步體現了把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的思想,但是,為什么選擇通州作為北京的首個城市副中心呢?
首先,通州的區位優勢獨特,地處北京東西發展軸和東部發展帶的節點位置,是京濱(濱海新區)發展帶上的重要節點,也是北京參與京津冀、環渤海區域合作的重要樞紐。在通州建設城市副中心,不僅能夠拓展北京城市發展空間,對于帶動京津冀區域的發展也將有積極的影響。
其次,通州有較充足的空間資源,通州新城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60平方公里。此外,通州擁有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交通基礎設施也有了極大的改善,這些都為通州建設城市副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機遇與挑戰并存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表示,建設城市副中心就是要把通州建設成為一個綜合性區域,僅次于中心城區,產業功能、居住功能等各類功能配置合理,類似于一個相對獨立的城市。
事實上,通州這些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發展當中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居住人口過多,產業能力相對較弱,經濟支柱不平衡。
從目前來看,通州的發展距離中心城區還有一定差距,通過城市副中心這樣一個發展定位,實際上把通州放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承載北京未來的發展,這對于通州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賦予通州的一個新責任。通州要比一般的新城承擔更多的城市功能、更多的發展內容,按照一個新的目標要求來進行發展。
趙弘表示,想要更好地完成這一挑戰,推動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設,關鍵是做好幾個方面: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按照世界城市副中心的新定位來進行頂層設計,轉變發展理念,站在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對通州新城現有的規劃作進一步提升,然后再轉化為具體的、逐步實施的行動計劃。
二是完善建設機制。這一決策應該引起全市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舉全市之力來推進通州副中心建設。趙弘認為通州可以借鑒中關村的模式,對體制機制進行新的設計,形成一個能夠整合北京市各種資源的平臺,把資源集中配置到通州。
三是高標準進行城市規劃。通州城市副中心規劃要有前瞻性,充分把握特大型城市發展規律,在交通基礎設施上,不僅要考慮到通州副中心與中心城區的聯系問題,還要考慮通州副中心自身內部的地鐵系統。另外,公共服務方面,通州要采取各種方式,把一些名校和知名醫院吸引過來,這對于完善通州城市副中心功能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是把發展經濟放在首要位置。通州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支撐能力不強,因此要發揮北京的資源優勢,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譬如可以考慮發展總部經濟。現在外地愿意來北京發展的總部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因為企業要想實現跨區域、跨國發展必須要依靠北京的人才和服務,所以通州應利用好這一點來發展經濟。
推動“副中心”建設
從“十一五”時期的重點新城,到2009年北京市提出“聚焦通州”戰略,再到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簡稱“北京方迪”)在持續關注、研究通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見證了通州新城定位的不斷演變與發展。
北京方迪總監陳智國表示,結合通州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情況,規劃綱要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城市副中心”的提法,但規劃的方向、重點、內容事實上體現了城市副中心的內涵。
規劃綱要指出通州新城發展定位為“北京發展新磁極、首都功能新載體”。“新磁極”體現了通州是全北京相對于城市中心區之外,最重要的要素集聚地,“功能新載體”意味著既要注重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又要建設和完善體現世界城市水平的新城市功能。
規劃綱要在目標上明確了“建設北京現代化國際新城”這一核心任務,旨在打造能夠體現北京國際化大都市水平的新城;在戰略上提出了“新城中心區引擎戰略、高端要素集聚戰略、城鄉一體化加速戰略、國際化發展戰略”;在空間上提出打造“一核三區、三帶四組團”的新城空間架構,注重新城產業功能、城市功能、宜居功能的融合。
前瞻網了解到,步入“十二五”時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下,通州新城建設、產業發展、項目落地、公共服務、城市化等各項部署加速推進,新城中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提出,無疑將會為通州新城建設注入新的強大動力,開啟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的大序幕。
未來發展中,通州新城將進一步作好頂層設計,按照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的規格、標準,推進市級整體部署,加強市級資源統籌,舉全市之力,打造功能完備、世界一流的城市副中心,促進新城實現重大跨越。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