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客車產業群落戶長春 老工業基地迎來“金色”產業
作為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長吉圖國家戰略的“腹地”吉林長春迎來了一個重量級產業,一個以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為龍頭的軌道客車產業群正在這里形成,并正加速崛起。
“巨形磁石”的吸引力
軌道客車產業選擇長春并非偶然。那么,長春憑什么吸引來軌道客車這個令全世界眼熱的“金色”產業?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影響投資的無非是兩只手,一只是“無形的手”,即市場;另一只便是“有形的手”,即政府。
長春擁有中國最具實力的軌道客車制造企業——長客股份,這便是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決策層的戰略和政策則是將這一優勢發揮到最大的智慧。
作為新中國第一輛鐵路客車的制造者,長客股份一直領跑中國軌道客車產業的發展,是中國軌道客車產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中國軌道客車產業的中流砥柱。在世界軌道客車產業的競爭中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如今已成為令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等“老大哥”刮目相看的后起之秀,是中國軌道客車“走出去”的代表。
無疑,長客股份這個“巨形磁石”對于配套企業的吸引力是極其強大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與主機廠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尤其是實力雄厚,前景廣闊的主機廠,對于志向遠大的配套企業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長春市政府發展軌道客車產業的決心和魄力,為配套企業投資長春吃了“定心丸”。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十一五期間,長春市政府提出了打造軌道客車之都的發展目標,并成立長春市軌道客車裝備產業開發區;2011年初,市政府1號文件,對落位開發區的配套企業拿出了10條優惠政策;今年年初,市政府建立與長客股份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上門為長客股份排憂解難……
有“市場”的支撐,有“市長”的支持,長春對于軌道客車配套產業的吸引力猶如開閘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前瞻網了解到,2011年,國內28家掌控軌道客車生產制造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企業落戶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開發區,今年年初又有約二十家企業接踵而至。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長客股份配套,共同打造一個以長客股份為領軍企業的軌道客車產業集群,在全球軌道客車產業即將迎來的黃金發展時代搶占先機。
“動車”般的加速度
長春軌道客車產業,一如長客股份自主研發制造的“和諧號CRH380”動車組,以超常規的“加速度”高速發展。“高速”是長春軌道客車產業的特色。
長春軌道客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火車頭”長客股份的跨越式發展。近兩年是長客股份超常規發展時期,企業規模迅速擴大,技術創新成果斐然。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搭建了CRH5、CRH380兩大系列動車組產品平臺,自主開發研制了“和諧號”高速動車組CRH5、CRH380BL、CRH380B、CRH380C系列產品,是國內同類企業中動車組產品品種最豐富的企業。企業產值也從兩年前的57億元,迅猛增長到去年的234億元。
作為承載軌道客車產業發展的平臺——長春軌道客車裝備產業開發區近兩年加速“長大”。長春綠園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寶昌表示,近兩個月,日立永濟電機、上海坦達座椅、德國福伊特等企業的26個軌道客車配套新、續建項目,已陸續開工投產。目前,還有10家企業正在辦理手續,今年年內也將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配套率可達到40%。
據前瞻網了解,目前產業園內共有軌道客車配套生產企業42戶,軌道客車本地配套率達到32%,擁有年產1000輛高速動車組,1200輛軌道客車,500輛鐵路客車的生產能力,產業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
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不言而喻。以座椅為例,在整車廠周邊配套,可節省座椅的物流成本,使座椅的總成本降低20%,這對整車競爭力舉足輕重。從更高的層面上,各核心配套企業都要求與整車廠同步研發設計,而周邊配套將極大降低研發溝通時間成本,促進整車廠與配套企業間的互動,對新產品研發和制造意義重大。
長春軌道客車產業集群的崛起,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長吉圖國家戰略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同時,她還將推動長春老工業基地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推動長春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加速長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長春市產業經濟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