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全力打造六大主導產業集群
近幾年,安徽省六安市綜合舉措,全力支持采礦冶金、農產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建材、家電印刷包裝等6大主導產業發展。該市工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實施鋼鐵和農產品加工兩個千億級產業培育工程及裝備制造等3至5個五百億級產業培育計劃,并建立首期規模近2億元的專項扶助基金。
對六大主導產業,六安市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體系”的發展思路,依托領軍企業,謀劃一批重點項目。目前,采礦冶金行業引入首鋼公司投資建設一期300萬噸的鐵礦深加工項目,提升產品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業引入雨潤集團、西商集團,延伸了肉類加工產業鏈;紡織行業引入寶利嘉紡織、艾萊依服飾,促進產業高端化,增強品牌帶動力;裝備制造業內抓技改,外引龍頭,裝備成套化率明顯提升。
為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六安組建了多家投資擔保公司,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為企業在融資、上市、擔保等方面提供服務,并決定從2012至2015年,市財政每年新增不少于5000萬元的投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該市還引導企業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名牌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引導企業對標生產,爭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馳)名商標。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進行以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該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24.3億元、增加值31.2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31.66%和19.86%;全市共申請專利1660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00.96%,增幅居全省前列,授權專利實施轉化率達到70%以上。
為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該市重點打造“一軸雙翼”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 “一軸”以合六工業走廊為主軸,打造東部新城,突出建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基地。以舒三工業集聚區、新橋國際產業園為“兩翼”,突出農產品深加工、羽絨羽毛、服裝、兒童用品制造等主導產業,依托新橋國際機場,突出現代物流業和高端精密機電一體化、實現與合肥空港園區無縫對接。目前,該市一批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其中,霍山鑄造業、光伏產業基地,舒城童車、羽毛羽絨、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六安城區汽車、機械及電機產業基地,霍邱柳編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等均具備一定規模,為產業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