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產業經濟迎來發展良機
近日,天津濱海新區《關于明確濱海新區各區域功能定位及產業發展重點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該意見進一步明確濱海新區14個城區、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及產業發展重點。其中,被定位為我國北方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糧油食品基地和港口物流基地的臨港經濟區,將重點發展陸上裝備制造及配套產業、海上裝備制造、造修船、糧油食品綜合加工、現代港口工業物流及相關配套服務,努力建成生態型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
伴著大礦機、大輪船的轟鳴聲,記者在臨港經濟區項目施工現場看到,這里塔吊林立,焊花飛濺,處處呈現著火熱的建設場面。“隨著一批大項目相繼在今年建成達產,臨港經濟區聚集優勢資源,追求一種從港口裝卸、生產加工、研發、信息結算、交易,到物流配送的全產業鏈模式,在轉型中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臨港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陳繼軍介紹,目前,一個集高質高新企業、科技研發、重型裝備制造、物流等鏈化產業集群正在眼前這片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加速崛起。
優勢效應帶動 高質高新產業集聚
臨港經濟區擁有良好的現貨基礎,每年的糧油產量占全國糧油總量的17%左右。目前,臨港糧油板塊正在不斷延伸產業鏈,并優化細分至生產的每個環節。以加工大豆為例,中糧、京糧等企業以大豆為原料生產食用油,剩下的豆粕轉入下游企業分離生產出大豆蛋白、蛋白纖維和糖,剩下的豆渣用來作飼料。一粒大豆就在一道道加工中被吃干榨凈,實現增值。
今年,位于臨港經濟區的天津糧油商品交易所將投入使用。天津糧油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馬冀勛介紹,交易所將具備定價功能、信息服務功能、結算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和交易功能,新區企業可直接通過該平臺進行產品的出口、生產和銷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目前,像糧油產業這樣的產業鏈正在臨港經濟區不斷完善。比如,華能天津IGCC示范電站項目產生的副產品粉煤灰被用來生產新型建材,其蒸汽可直接用于區內供暖,實現每年可減少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
“在優勢效應帶動下,高質高新產業也在加速聚集。”陳繼軍表示,目前,臨港經濟區招商引資項目近120個,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已形成6大產業板塊,包括以中船重工、新河船廠等為龍頭的造修船產業板塊,以大機車為龍頭的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板塊,以華銳風電、龍源電力等為龍頭的風電核電制造業板塊,以博邁科、中船重工等為龍頭的海上工程設備制造業板塊,以中糧油、中儲糧、京糧油等為龍頭的糧油食品產業板塊,以天大濱海研究院、交通部水科院大型水動力研究室等為龍頭的科技研發產業板塊。
整合高校資源 搭建科研產業化基地
日前,臨港經濟區管委會與天津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探索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
據介紹,在建立臨港經濟區、天津科技大學、創業者合作互動機制后,臨港將提供房屋、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承接天津科技大學一系列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并支持該??蒲袌F隊在臨港經濟區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天津科技大學也將制定專門政策,鼓勵學??蒲袌F隊進入臨港設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型中小企業,并與區內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臨港經濟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將整合臨港經濟區的科技資源,為高校具有產業化前景的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平臺支持,形成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高校師生打造優質創業環境。目前,天大工業研究院和臨港經濟區孵化器正在加速建設,已引進北洋國精先進精餾塔制造、孚信達光電新材料、國防科工委新型航天燃料、紐思曼鋅空氣電池、LED節能燈具和產業化基地等一批項目。2011年,臨港經濟區已有27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認證。
建港口與工業 一體化產業集聚區
按照濱海新區政府批準實施的《天津市臨港經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未來5年,臨港經濟區將全力引進裝備制造、糧油食品、港口物流等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實體經濟,形成港口與工業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區,預計未來將提供40萬個就業崗位。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在重型裝備制造方面,臨港經濟區將發展產業關聯度高、國家重點需求的重型裝備制造業,包括軌道交通設備、風電成套設備、核電成套設備、水電成套設備、大型施工與運輸裝備、國防關鍵裝備等。針對造修船產業,臨港將大力發展以10萬噸級散貨船、1萬噸級標箱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運輸船、5000噸級海洋強力平臺為代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大型船舶制造產業,鼓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專用船舶以及海上油田開采設備。在物流業方面,臨港經濟區將發揮海港優勢,滿足重型裝備制造業大進大出的需求,大力發展為區內企業服務的現代物流業,同時根據港口發展需求,適當發展海陸聯運的中轉物流,并鼓勵裝備制造企業積極擴展設備租賃、提供解決方案、擴展再制造、信息化服務等業務,推動產業經濟快速增長。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