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助推紅河經濟飛速發展
自前年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實施標準化戰略以來,通過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標準化服務,正在以令人料想不到的速度和效果,推動著農業、工業、旅游及其他服務行業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
“這是一場轉變發展方式的技術性革命。”在泛亞鐵路建設施工段,一位姓張的工程師說,“瀛洲水泥在近百個標準指標的監控下生產而成,強度高、性能好,市場和用戶廣泛贊譽,憑借它,企業年年贏利,升級發展。”在轉變生產方式中,該州認識到在工業領域一些老牌的建材、化工類企業因為設備陳舊、工藝老化,能耗超高,污染嚴重,生產成本和營銷費用逐步走高,資金、技術和人才難以匯聚,逐漸走向虧損的邊緣;在農業生產與營銷領域,因為土地開發整理,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推廣滯后,多數地區難以形成支撐型的產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初,紅河州提出了標準化發展戰略規劃。規劃確定以“研究標準、制訂標準和完善體系”為方向,圍繞產業發展、民生安全、節能環保、現代服務和社會管理等領域的關鍵環節,研究制訂一批與生產、產品和安全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和技術性標準。在面向各領域推行標準化的進程中,紅河州幾乎是以一種“不改則亡”態勢,“推動”著工業企業淘汰落后的設備和工藝,引進新的技術,按照先進的管理、生產和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以精準、安全、節能和環保的方式將各自的產品推向省內外市場。
去年以來,結合州委、州政府擬訂“在一定時期逐步建成8個百萬畝以上的優勢農林產品基地,建成3個萬畝以上的現代設施農業片區,培育100個州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值達1000億元”的“8311”行動計劃,以及“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施行。紅河州引進和扶持社會資金投資興辦農業企業,引導廣大農民走“公司+合作社+農戶+標準”等模式,先后在蒙自、建水、個舊、彌勒、石屏和金平等縣(市)建設甜石榴、大棚辣椒、大枇杷、牛奶、白蘿卜、葡萄、臍橙、草果和香蕉等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并結合一系列基礎標準的推行,組織3萬多農民進行了培訓。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1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先后在紅河州的9個縣市建成。由此,在近9個多月的時間內,伴隨季節的轉換,對比著不同形式種植養殖的成效,紅河州先后有80多萬農民主動地參與到標準化種植和養殖的實踐中來,形成一個新興的產業農民群體。
強化監督,周到服務。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市場等手段,強化對標準的管理和監督,確保標準執行不打折,不走樣。據介紹,在短短一年多時間,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標準化服務的理念和做法逐步深入到工業、農業、物流、旅游及相關服務行業中,各類企業在監管機構備案的產品標準達295個,登記的產品執行標準有2250個。如此強有力的監管和推進,使企業得到振興、環境美好和社會文明。
截至目前,紅河州先后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3個,制(修)訂產品標準25個、地方農業標準規范項目和專業標準7個。這些標準和規范中,達到或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的有46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有122個。蒙自石榴、草壩辣椒、瀘西燈盞花、金平草果等農業產業集群正日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經濟社會效益。云南錫業、云南解化等一些老工業企業,生產標準和產品的質量在國際處于領先地位,甚至還掌控著部分產品定價的話語權,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