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著手打造電子產業集群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產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承載起經濟前行的工業城公租房建設也已進入收尾階段,樓體建設基本完成,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室內裝修及小區內綠化、車位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該項目總占地96畝,規劃建設宿舍樓、住宅樓12棟及寫字樓1棟,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約1.2億元。
“信陽工業城外地員工多,公租房主要為轄區企業員工及來區創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家庭式廉租住房”,在施工現場,市長助理、信陽工業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勇指著四周拔地而起的公租房大樓說到,“一期工程完工后,可提供60平方米住宅192套,45平方米集體宿舍808間,解決符合條件的3000名職工及家屬的住房問題,同時配套建設6000平方米的寫字樓為企業和職工提供辦公和生活服務。”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信陽工業城整合電子產業資源、建設電子產業集群、發揮電子產業集聚優勢的作用日趨明顯,產業鏈及產業集群環境日趨完備。但在產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隨著項目的入駐和人口的集聚,現有公共配套設施總體建設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第三產業配套功能略顯滯后。為此,信陽工業城抓住“項目落實年”的機遇,以建設“深化規劃、完善框架、強化配套、精細管理、改善生態”為抓手,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
在項目布局方面,信陽工業城堅持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強化規劃剛性管理,用一流規劃指導一流建設。成立了規劃許可委員會,使項目入園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堅持“三規合一”,統籌組織推進產業集聚區規劃工作。堅持產業配套、功能合理的園區布局,組織編制起草了電子產業園等多個專業園區規劃。堅持項目入園門檻,在項目入園和項目建設中實施許可制度,使項目按功能布局,園區按規劃建設。在單個項目規劃上,從平面布置到空間布局,從圍墻到主體建筑,從綠化到建筑物色彩等都進行把關,不斷提升規劃設計的層次及承載力。
在完善城市框架方面,2011年,信陽工業城為完成道路交通建設投資約4億元,完成4條道路建設任務,新開工工十二路、工二十二路等6條道路,全區道路通車里程接近100公里,集聚區框架進一步拉大。京廣高鐵建設進展順利。京港澳高速公路“兩橋一路”工程在電子產業園開設了新的下線口,縮短了入駐企業物流周轉時間。2012年,信陽工業城將全面啟動京港澳高速以東區域的路網建設,迅速完善東區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為集聚區東擴和電子產業園二期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方面,信陽工業城整體考慮路網、電力、能源等方面建設,不斷加大投入,供水管道達30公里,建成各類變電站7座,在原有電網改造的基礎上,在核心區建設“兩縱三橫”高壓線走廊5條,長度達15公里,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把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作為促進招商引資、加快項目落地的一項重要舉措。2011年,標準化廠房建設共完成投資6.5億元,新建成標準化廠房面積17.2萬平方米,在建面積近26萬平方米,為各類電子產業項目入駐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牢固的載體。
在精細化管理方面,信陽工業城以“六城聯創”為契機,加大了對路燈、標線、交通警示牌等市政設施的投入,路燈數量達到2000盞。在人工清潔道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機械化清掃作業面積,對電子產業園、電子產業孵化園等重點區域和中環路、北環路、東環路等幾條主干道實行了機械化清掃。按照“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的原則,加強綜合執法,落實責任考核,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城市管理體制。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信陽工業城城市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在改善生態方面,信陽工業城綠化面積已達到15萬平方米,管委會不斷加快推進浉河三期綜合治理、海營濕地開發建設等生態工程。同時,以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為契機,結合京廣高鐵CBD和“小西溪”海營濕地規劃,建設集研發、辦公、科技孵化、高級職工公寓和生態觀光于一體的電子產業研發基地,匯集特色工業、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業,把信陽工業城建設成為現代科技產業的聚集區,推動信陽經濟再上新臺階。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