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產業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效益凸顯
近日,上海中航在四川宜賓臨港產業區正式揭牌。至此,臨港產業集群已包括中船柴油機配套園、徐工工程機械等24個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涉及航空配套、海洋工程、精密機床、LED芯片等多個領域的“大牌”。以高端制造、極端制造、自主制造為特征的“臨港制造”品牌集群效益正日益凸顯。
臨港產業區是上海實施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宜賓市產業結構升級的承載基地。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經過幾年建設,一大批“重量級”項目先后進駐,“臨港制造”羽翼漸豐。去年,以三一精機、映瑞光電為代表的一批龍頭項目開工建設;三一重機、申能燃氣電廠等重大產業項目投產,完成產值70.7億元;映瑞光電一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成為全國技術最先進的LED研制企業,而三一精機項目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智能型高端數控精密機床工廠。2011年,臨港產業區主導產業集聚度達到76.8%,高新技術產業化產值率達到71.2%。
在大項目紛紛落子的同時,臨港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也日益加大。去年,中船柴油機配套園、中曼石油、華通輸配電、倫茨二期、兄弟活塞等被確定為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定向掛牌。重裝備區及奉賢園區已投產的34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15家,占比達到44%。
此次奠基的上海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經營范圍為商用航空動力裝置及其相關產品的研制、生產總裝、實驗、銷售和服務,投產后將在臨港構建起我國商用航空發動機裝配、試車、關鍵部件制造、計量測試的網絡體系,致力于打造大飛機強勁的“中國心”。
今年,產業區還將引進太重集團榆次液壓工業有限公司智能液壓系統生產基地項目等,計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250億元,項目涉及新能源、民用航空、特種裝備等多個領域。一季度開工的項目,除了中航商用發動機一期外,艾港風電葉片、博納特種變壓器、凱士比二期等項目也有望破土。年內,工業總產值預期新增150億元,達到607億元,同比增長32.9%,推動宜賓經濟再上新臺階。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