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經開區劍指“千億產城”
產業提升 提高核心競爭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經過20年的發展,德陽經開區已經形成了重大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和“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三新主導產業。李卓信心滿懷地表示,未來經開區將大力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打造重裝產業集群的同時,形成經開區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等產業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打造世界一流的裝備制造和研發產業基地。同時,還將把發展低碳技術和新能源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占領未來市場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擴展產業鏈條,盡快形成新能源配套產業集群。建立全國新能源裝備產業聯盟,實現資源要素向經開區集聚,占領新能源裝備的制高點,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產業。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把經開區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裝備研發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西三角經濟圈有較強影響力的重要發動機和現代制造業中心。
對外開放 大舉措大突破構筑大格局
“要想完成經開區的既定目標任務,也要讓經開區走向國際,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李卓的目光平視前方,眼里充滿著堅定。他說,對外開放上的突破對于經開區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未來經開區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促進開放型經濟實現大突破,傾力打造開放的國家級開發區新形象,努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大格局,強力推動新一輪大開放、大跨越、大發展、大繁榮。
李卓表示,首先在“破”字上下功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打破體制機制的禁錮、招商引資的誤區、行政服務的盲點,清掃死角,激活資源,整合創新。其次在“敢”字上下功夫,加緊實施承接產業轉移。要擁有與世界接軌的勇氣、善于改革創新的智慧、融入世界經濟的魄力,跳出經開區看經開區,跳出現狀抓發展。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動態,加快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最后在“放”字上下功夫,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文明,全領域開放,大范圍放權,多方位引資;積極融入成渝都市圈、對接成渝經濟區,努力將德陽經開區建設成為西部最具活力的產業開放門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