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將超萬億
日前,《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該《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四川成都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10000億元,較2010年的2070億元翻兩番以上。成都將初步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全國一流、中西部領先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規劃》提出,在產業發展方面,將進一步突出核心發展區域,推進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競爭實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建成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園區),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0億元,產業增加值超過2500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在創新能力方面,將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爭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5%以上,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新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20家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領域推進重大產業技術研發,攻克100項以上關鍵核心技術。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在企業培育方面,“十二五”期間將打造50個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的重點產品,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戶,其中超10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戶。
鞏固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到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45%以上,實現產業增加值1500億元以上,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35%。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計算機及終端制造、電子元器件、應用電子、網絡與通信設備、物聯網產品制造等電子信息產業。在規劃布局上,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輻射雙流、郫縣、溫江、龍泉驛等區(市)縣。
做大做強高技術服務業。到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5%,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重點發展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生物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在產業布局上,以高新區和五城區為核心,積極推動中心城區園區轉型和產業升級,增強中心城區高技術服務業對二、三圈層的輻射帶動能力。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或超過1100億元、1000億元、600億元、500億元和600億元。在發展重點上,《規劃》對新能源產業提出了發展太陽能、核能、新能源汽車等7項重點,對新材料產業提出了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品、電子信息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材料及制品等6項重點,對生物產業提出了發展生物制藥、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現代中藥等5項重點,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提出了發展航空裝備、航天及衛星應用、軌道交通裝備等5項重點,對節能環保產業提出了節能環保研發、節能環保設備及產品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等4項重點,并公布了這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統籌規劃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