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傳統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轉型升級是傳統產業突破發展屏障的重要手段。“紡織創意”這個原本“邊緣”產業的高速增長,是與紡織業落后產能淘汰同步進行的。經過一年多實踐,紹興縣已有兩批共96家印染企業簽約集聚濱海,減少印染年產能21.34%,淘汰落后產能30.13%,印染企業用地面積減少近三成。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去年一年,紹興共對600多家企業落后產能進行關、停、并、轉等整治,累計淘汰印染落后產能1.028億米、水泥72萬噸、化纖11.18萬噸、造紙2.05萬噸。“政府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越大,我們這樣的企業就越有希望做大。”盛素英不無自豪地介紹,許多紡織印染企業的老板開出誘人條件想拉她入伙。
在紹興大規模的傳統產業升級計劃中,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瞄準這個史無前例的機遇。2011年,銅加工巨頭海亮集團宣布,斥資數十億元進軍合同能源管理領域。激發企業投資靈感的正是龐大的印染企業節能減排計劃。
在紹興大規模的傳統產業升級過程中,這樣的新機遇并不鮮見。根據紹興制訂的“1415”現代產業集群培育計劃,紹興縣紡織、諸暨大唐襪業、嵊州領帶、新昌軸承均被列入省級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將實施“一個集群、一個規劃、一個平臺、一個區域品牌、一批重大項目和若干家重點骨干企業”,“在此過程中,鏈條的延長、產業的更替、利潤的轉移均會頻繁地呈現。”市經貿委一位負責人認為。
事實正是如此。以紹興縣紡織轉型升級為例,該縣重點在創新市場模式、培育創意產業、推進印染業整合等方面展開試點,與此相生相伴的就是創意經濟、電子交易、節能服務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嵊州市重點在外拓原料市場、加快主輔分離、創新協會機制等方面展開試點,目前,領帶“大物流”格局已經成形,在打造原材料話語權、保護花樣開發知識產權過程中,嵊州領帶大大延長了自己的利潤鏈條。
在打造現代產業集群過程中,強化集群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將是一個基本的方向,在此過程中,研發、檢測、信息、培訓、物流、交易等平臺建設是重點,而幾乎每一個平臺建設,對企業而言都意味著掘金的機遇。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