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產業經濟發展引領國內中部區域
在中部省市經濟崛起過程中,湖南已走到前列。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全國工業發展質量與運行監測評價體系研究成果,2011年湖南工業發展質量位居全國第12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工信部研究報告按照“工業整體運行質量與效益、結構調整與產業優化升級、企業科技研發與創新能力、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水平、資源消耗與綜合利用水平、環境友好與綠色發展水平、國際競爭力和人力資源素質與利用水平”八大指標,對全國各省(市、區)工業發展質量進行量化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從縱向來看,“十一五”期間,湖南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方面提升較快,年均增速分別為13.7%和16.1%,其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單位工業增加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單位工業增加值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顯著下降。從橫向來看,2011年,湖南工業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投入比重居全國首位;科技創新和結構調整方面表現突出,這兩大指標分別居全國第3和第4位;其中小企業產值貢獻率、私營企業產值貢獻率、工業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和新產品產值率等指標,均處全國領先水平。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緊扣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圍繞“四化兩型”建設中心任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為主線,以技術創新和“兩化融合”為動力,堅持將新型工業化作為富民強省第一推動力,大力實施“四千工程”,積極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扎實推進節能降耗,工業經濟在外部環境極其復雜的形勢下取得“質”、“量”齊增的不俗業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湖南全省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8122.76億元,增長20.1%;其中高加工度工業、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739.6億元和429.85億元,分別增長28.8%和32.4%,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3.7%和5.3%。1至11月,全省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64.62億元,增長38.5%。同期全省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6379.54萬噸標準煤,僅增長7.7%,同比回落0.9個百分點。
目前,湖南全省工業領域擁有機械、石化、食品、有色、輕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八大千億產業以及工程機械、電工電器兩個千億子產業;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岳陽石化產業集群年產值均過千億;長沙經開區、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相繼躋身千億產業園區。華菱、中聯、三一等企業穩步向千億企業邁進。通過加大自主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一大批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新產品相繼投產并走向國際市場。產業的發展,為湖南經濟提速帶來重要保證。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