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發展與惠明工程兩不誤
定位的轉變,對城市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著眼“十二五”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四川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戰略部署。作為綿陽科技城主城區的涪城區,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緊扣 “一區三組團”發展布局,努力形成“兩化”良性互動、相互支撐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不斷鞏固和提升涪城區在全市乃至 “四川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以“兩化”互動理念引領涪城干群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工業化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涪城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工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強,主城區外的區域城鎮化水平還較低,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不足。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兩化”互動發展,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工業化城鎮化不同步、不協調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從而逐步實現現代化目標。
以“兩化”互動理念謀劃區域發展布局。在推進“兩化”互動進程中,必須加強規劃統籌,堅持用科學規劃引領“兩化”互動發展,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作用,廣泛推行“多規銜接”。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涪城區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按照“兩化”互動、產城一體的要求,緊扣“一區三組團”布局,整體謀劃、科學規劃,加快構建全區統籌推進“兩化”互動發展的規劃體系,編制覆蓋全區城鄉的全域總體規劃,做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和新農村發展規劃等規劃的銜接統一,并強化執行剛性;大力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工業園區向城鎮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推進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資源優勢、地域條件、產業基礎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堅持“外融內聚”,對外全面融入綿陽科技城、成渝經濟區,對內按照“分類指導、特色鮮明、組團發展、協同推進”原則,通過“產業集聚、交通融合、區域聯動、考核一體”路徑,加強區域統籌,切實做強中心城區和城北、城南、遠郊三大組團,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
以“兩化”互動理念強化產業支撐。推進“兩化”互動,產業是支撐。涪城區緊扣“一區三組團”布局,準確把握產業分工和發展定位,努力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工業的主導作用,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抓重大項目,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促進工業經濟集中集聚發展;積極承接國內外重大產業轉移,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招大引強;同時,加強自主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兩化”互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以“兩化”互動理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工業化的加快發展必然要求城鎮化同步協調推進,為工業化提供發展的有效載體。涪城區緊緊把握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突出區域協調,突出城鄉統籌,突出城鎮發展特色,努力形成城鎮獨有的文化特色、產業特色和生態特色,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同時,把統籌協調城鄉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集中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新型社區,有效承載“兩化”互動發展。
以“兩化”互動理念積極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兩化”互動,還必須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建立與之相適應相配套的社會管理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涪城區在大力推進“兩化”互動的同時,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機制,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推廣“五零工作法”,讓廣大群眾不僅在“兩化”的結果中充分受益,而且在“兩化”的過程中及時受益。使其不僅讓四川的經濟得到迅速前行,更是一項惠民工程。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